当今中国已无状元


 

“状元”一词历来为中国人所津津乐道,每年高考结束有关“状元”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事实上,事到如今,中国已没有“状元”了。十分令人遗憾的是,近些天北大清华还就录取了多少“状元”一事争得面红耳赤。有人会问:既然高考存在,怎么会没有“状元”呢?

所谓“状元”,是指在统一考试中第一名获得者。在科举时代,全国统考,“状元”就是全国第一名。现在的高考,是以省(市、区)为单位统一组考、统一评卷,得分第一名也就称为“状元”,有多少省(市、区)也就有多少“状元”。这样的“状元”之所以得到认可,是因为有一个统一的考试。所谓“统一”,就是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内容统一,评分标准统一,更重要的是全体考生同台竞技。只有“统一”,才有“第一”,才有“状元”。再看看今天的高考,有这样的“统一”吗?在高考举行之前,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享有自主招生权的大学已经进行了名目繁多的招生选拔考试。有的“奥赛”获奖者被免试直接录取,有的通过学校自行组织的“笔试”、“面试”被直接录取。也就是说,有一批能成为高考“状元”的学生在“状元”产生之前已被大学录取不用再参加高考了。各省(市、区)统一高考中产生的所谓“状元”,实际上是“矮子”中挑选出来的“长子”。没有了“统一”招生考试,自然就没法确定第一,自然也就没有了“状元”.

今天高考的评分标准也不再像以前那样高度统一。由于政出多门,计分办法多样,结果导致北大清华这样精英荟萃的大学也统计不清自己录取了多少“状元”,更不知道全国有多少“状元”。各种各样的眼花缭乱的加分政策,使得各个省(市、区)都会有好多个要有“定语修饰”的“状元”。什么“裸分状元”,什么“加分状元”,什么“高校自主招生加分状元”,等等,等等,可能省招生主管领导也会感到头昏目眩。既然连第一名都搞不清楚,怎么还可以配称为“状元”呢?更何况有的加分纯粹是“权钱交易”、“暗箱操作”,什么“优秀学生干部加分”、什么“武术加分”、什么“航模加分”,往往是没有公平正义可言的加分。如果由于这些不仁不义的加分产生了“状元”,那么这个“状元”也只能称之为“钱状元”或“权状元”。

“状元”本无足奇,每个省(市、区)高考成绩前一、两百名的考生如果能再答对一道题也就成为“状元”了,更何况今天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状元”,人们还是不谈、少谈“状元”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