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国企春秋新论语2


 

上篇 语事篇


  语事者,说事也,就是说说那些企业里发生的些许现象和事端。一个企业虽仅是一个社会单元,却是领导与群众、制度与机制、管理与发展,人才与市场等社会要素的缩影。为读者方便计,本篇大体按内容分为八章。

  第一章 为官之道

  为官者,在企业担当领导之职者也,在企业高管层里发生的些许现象和事端警示着企业中的为官之道。而为官企业者,其政治涵养、眼光胸怀、决策行为、品德格调等诸多“官德”素质往往主导着整个企业的命运,影响着整个职工队伍的情绪。

  为官之现象与事端1:红先黑后

  大凡个头较大历史较长的国企,其高层亦相对在位历史较长。期间,有些企业高层先是从国家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启用知识分子的上世纪80年代初叶发端,雄心勃勃,勤勉志励,曾一度把事业搞得红红火火,蒸蒸日上,自己也荣膺了各个级别的“优秀企业家”光环。然十几年后,从90年代中期又开始步入下坡,把个企业搞得人心离散,艰难度日。虽然有像张瑞敏那样的至今如一,如日中天,然少见;还有走向极端走向反面的,也少见。这种现象从当初最早的那些全国优秀企业家中便可明鉴。
  而就在这同一时期,一些新兴企业却在同行中蓬蓬勃勃成长起来,长成的个头不比经营了几十年的老国企小,其成长的效率却是老国企们望尘莫及的。三十年间,国企的命运像大江东去,或乘风破浪顺势而下,或被大浪淘沙出局,或陷旋涡不能自拔。各行业各地域,几乎都见这种现象。
普遍存在的现象,客观存在于常见。只是同在一个蓝天下,又同属国企性质,缘何春秋各不同?难道不值得总结吗?群羊出牧,头羊领先,企业由人而成,企业家便是领头之人,企业之兴衰难道不与企业家们的作为息息相关吗?几年前曾有人言:搞好一个企业需要全体职工的努力,而搞垮一个企业,一个人就够了。难道不值得回味吗?
  企业生命有周期?企业的生命周期有规律?企业的螺旋式发展周而复始的进步有普遍性?许多企业的事实告诉人们,企业兴起时是各有各的高招,而企业衰败时却有着共同的不幸!
  在诸多企业中,一个值得今人和后人借鉴的地方,是红先黑后的现象,即当初曾很有成就者,到后来走向困惑甚至走向反面,缘何?盖因在位日久,权高位重惯了,慢慢的就变得不再学习进步、不再创新思维;变得想当然,说一不二起来;变得惯听恭维奉承,不容反面意见,慢慢养成了靠权力管理、靠关系办事、靠喜好用人、靠经验决策、好大喜功、动辄训人,还好像显示着自己很伟大的习惯;变得把各种功劳归于自己,把所有差错都推给别人,把大家的努力付出看做是自己领导的结果,甚至把给职工涨工资也看做是自己给职工的恩赐;还变得急功近利,重物轻人,以至于钻政策空子,想方设法维护既得利益!这样变的结果,是自己高高在上了,不可一世了,企业的收入差距严重分化了,企业的职工人心离散了,企业的发展自然进入了艰难徘徊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