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是自主车企做大做强的唯一出路


    2010年7月15日,由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自主汽车技术与产品成果展”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在同期举行的“自主品牌的发展与挑战”研讨会上,有来自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等相关部委领导与自主品牌厂家代表均做了主题演讲报告。
 
 
中国自主汽车技术与产品成果展开幕仪式

    “自主创新是自主品牌汽车做大做强的唯一出路”成为与会专家的一致共识。本次论坛主办方之一的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会长徐秉金在发言中指出,我国自去年成为全球汽车消费第一大国,但在去年1300多万辆的销量中,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不足30%,其他绝大部分属于合资品牌所有,我国汽车产业尽管相比十年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这种状况仍然令人堪忧。
 
 
发改委工业司车船处处长李刚发言

    发改委工业司车船处处长李刚认为,节能和新源汽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传统汽车的节能方面,自主车企应该在改进内燃机、变速箱、轻量化、怠速停车、发展混合动力等这些重要的节能技术上自主创新,并提出三个创新进程,即原理创新、产品创新和产业化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我国应按市场规律建立完整的战略体系,并重点培育产品创新的环节。
 
    针对自主创新,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分析了自主企业所面临的三个机遇和三个挑战。徐长明认为,自主品牌面临三个大的机遇之一,是国内市场还有十几年高速发展时期,如果按照千人三百辆计算,保有量将达到3000万辆,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之二是来自国际市场的机遇,未来我们出口还会保持比较好的一个发展趋势;之三是新能源的机遇,自主品牌企业和跨国公司新能源领域处在同一起跑线,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对我们自主品牌起到很好的拉动作用。
 
 
“自主品牌的发展与挑战”研讨会

    但同时,自主车企也面临着三个挑战。第一个挑战节能环保低碳安全这些标准越来越高,执行越来越严;第二个严峻的挑战,是来自跨国公司的压力,由于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所以跨国公司对中国越来越重视,这将会挤压自主品牌的发展空间;第三个挑战,现在汽车行业越来越讲究产业链经营,自主品牌企业产业链方面的竞争力较弱,从制造、研发、销售到物流、二手车、汽车金融等,整体产业链上竞争力合在一起相对来说比较弱。

    对此,徐长明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个建议是自主品牌汽车应在提升质量上下功夫,并稳住市场价格,这样在降低成本方面可以牺牲一些性能;第二个建议是把握两个关键点,第一个关键点从低端到高端,确保做一款车成功一款,第二个关键点就是把别人的技术变成自己的技术,而不是仅仅把别人的产品变成自己的产品;对于自主品牌第三个建议,就是国际化,应该把全球适合我们这个产品的市场也拿来一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