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 ● 合心 ● 顺心——浅谈班子成员如何增进情分


  鲁迅先生曾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领导实践中,“情”好似催化剂,能加速人与人、心与心之间的融合反应;“情”又好比调色板,能使赤、橙、黄、绿、青、蓝、紫和谐搭配,亮丽纷呈。和谐融洽的内部关系和志同道合的思想感情是实行集体领导的基础。班子成员一起共事,不仅需要政治上相互关心,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体贴,更需要思想感情上的相互交流和理解,只有消除戒心,建立起同志间高度的信赖和纯洁深厚的友谊,才能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那样一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因此,班子成员增进相互间的情分须注意以下三点:

  一、以同心求统一,彼此间亲如一体

  一个单位的集体领导是否坚强,取决于“一班人”的事业目标是否一致,思想认识是否统一。在实现途径上,必须做到以下“四个统一”:一是要在理论基础上求统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根本指南。班子成员必须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善于用科学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评判是非。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在原则问题上不动摇,在敏感问题上不迟钝,确保单位集体领导的正确方向。二是要在方针政策上求统一。坚持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统一思想、指导行动,是党的政治纪律的必然要求,是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具体体现。班子成员在相互共事的过程中,必须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根本依据,以党的事业和部队建设的全局利益为基本着眼点,尤其是研究决策重大问题,应该先学政策后议事,先定原则后定事,这样才能保证班子决策不发生偏差和失误,避免和防止“集体犯规”办错事。三是要在制度原则上求统一。春秋时的政治家管仲说过:“法度审,则有守也”。意思是有了法律制度,才能遵循准则,正所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党在集体领导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原则。这些制度和原则,既是班子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实现集体领导的必要保证。只有真正把班子集体领导纳入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才能不断提高集体领导的质量和水平。四是在奋斗目标上求统一。单位建设的奋斗目标和总体思路如果是科学的,就应该是上级指示精神与本单位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班子成员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它可以起到明确方向、凝聚人心、激励士气的作用。因此,一个集体领导水平高的班子,应该十分重视单位建设的整体谋划运筹,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并注意激励和引导班子成员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单位的发展进步一致起来,在实现单位工作思路和建设目标的过程中创造自我价值。这样,才能使单位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各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二、以合心求合拍,相互间同舟共济

  毛泽东同志早在战争年代就曾经指出:“如果一班人动作不整齐,就休想带领千百万人去作战,我们就不能夺取革命的最终胜利”。古人讲:“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事业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心心融合为大心,手手坚持成坚障。”这些都说明,团结是一个集体的生命线,是事业成功的基本保障。应该看到,由于班子成员的脾气秉性、兴趣爱好、工作阅历各有差异,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不尽一致,工作中难免产生意见分歧。在这种情况下,珍惜和维护班子的团结,下功夫做好凝聚人心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处理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必须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同舟共济,不互相挑剔。“信任才能和谐,信任才有力量”。班子成员无论出生何地,来自何方,有何背景,都是亲如手足的兄弟,是根本利益和奋斗目标完全一致的革命同志,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亲密战友。彼此能在一起搭班共事,是组织的决定,也是一种缘分。应该不负党的重托,珍惜这种机缘,建立起高度信赖、以诚相待的亲密关系。要互尊所长、互学所长,不要互轻所短;要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不要互相挑剔、埋怨和指责。当听到个别不负责任的闲言碎语时,宜化之,勿传之;当别人办事不合自己的心意时,要相信人家是出于公心;当别人不赞同自己的意见时,要相信人家是诚心善意。无论碰到什么情况,都要尽量把别人往好处想,不能动摇对班子成员的信任。对上对下要多讲班子成员的优长和政绩,慎重、准确地反映班子成员的弱点和不足,不把工作上的问题说成是思想问题,不把认识上的问题说成是态度问题,不把偶尔的失误说成是一贯的毛病。二要豁达大度,不小肚鸡肠。邓小平同志谆谆教导我们“眼界要非常宽阔,胸襟要非常宽阔”。朱德元帅有一句名言是“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林则徐也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无数事实说明:“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班子成员之间要融洽相处、和谐共事,就必须讲宽容、讲忍让、讲谅解,不争你高我低,不计个人恩怨,不闹无原则纠纷。要有容人容事容言之量,能够接受各种性格的人,听得进各种各样包括讽刺挖苦的话,处理好有悖于自己意愿的事,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实际行动维护班子的团结和单位建设的大局。三要求同存异,不求全责备。班子成员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某些问题产生意见分歧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力求原则上的一致,思想上的一致,不在枝节问题上搞无谓的争论和纠缠。善于在“异”中求“同”,这既是一种觉悟,又是一种本事。班子成员间要善于从单位建设的大局出发,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基础上,求大同、存小异,克制自己,冷静处事,做到多理解、少埋怨,多帮助、少指责,多鼓励、少挑剔,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四是要分忧解愁,不增忧结仇。班子成员之间要友爱互助,帮人所需,也就是说彼此间既要有密切的工作关系,又要有深厚的同志情谊。大家平时应该相互多来往、多关心,在老人寿诞、亲人去世、家遇意外、身体患病时,能够主动登门看望,分忧解愁,寄予同情之心,表达关切之意;在外出学习、执行任务、出差远离时,能够相互勉励、嘱咐叮咛,表示牵挂之情;在工作变动尤其是退职休息时,能够聚餐叙旧,征询意见,探讨经验,表现同志之谊。这些看起来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于细微处见精神,可以成为增进班子成员之间感情联系的“催化剂”,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三、以顺心求顺劲,一班人肝胆相照

  人世间,势利眼看人的多,当你得势时,门庭若市,一旦失势,门前罗雀,因此,每人一生,回头屈指一算,能称为知己者有几人?所以古人云:“平生得一知己足矣”,所谓“知己”,是指可共安乐又可共患难,且肝胆相照的益友,这种益友 确是少,因其少而益可贵,备受赞颂,成为榜样。因此,班子成员间肝胆相照,有了良好的思想感情基础和共同的语言,班子成员心情舒畅了,干事业才能有劲头。也就是,顺心才能顺气,顺气才有顺劲,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把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在一起,形成坚强的战斗力。如果大家思想上疙疙瘩瘩,你信不过我,我信不过你,“是非面前不开口,话到嘴边留三分”,就可能出现“指头硬、拳头软”的现象,就会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锣齐鼓不齐,互相掣肘,产生内轰,严重削弱集体的战斗力。因此,班子成员间要坚持做到思想上多交流,工作上多通气,遇到难题多商量,产生误解早清除,碰到不愉快的事早化解,从而理顺大家的思想情绪,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