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连夜坐飞机来到北京,说要见证这一历史的时刻;“亚裔创投元老”刘宇环则激动地说:“这个模式甚至能影响整个技术类公司在中国的创新成长模式。”
9月7日,李开复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宣告,他离职谷歌后将全心投入的新事业——创业工场成立。刘宇环、郭台铭、柳传志和俞敏洪等中美精英人士皆是这一事业的参与者。
创新工场的模式是:天使投资+创新产品,然后规模化,不接受投资项目,只接受人和想法投奔创新工场。
创新工场具体的操作手法是:在全国招募带有创意的互联网创业者和最好的工程师。每年公司选出20个创意,每个创意组建一个精心搭配的团队。这20个创意经过3—4个月后,会选出10个成为项目(其余10个被淘汰)。9—10个月后,当项目成熟到一定程度后,会正式挑选5个项目剥离出母体成为独立子公司。这时就可以去找其他投资机构和创新工场一起投资。外界投资和创新工程可以追加投资,进入子公司成长期。最终的目标是这个项目上市或者被卖掉。
这无疑是李开复的再一次“亮剑”。多数人认为,创新工场的模式将天使投资带到了高度规模化、产业化的新境界,同时在帮助创业人和投资人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整个行业发现、聚集、培养一大批技术、管理人才。
而质疑之声也是此起彼伏。有观点认为,此创新还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一个最现实的问题便是,怎么来解决创业思想和创业人员分离的难题?还有,如何找到那些既有想法、又有实践经验而且又有执行能力的人?如果这两个根本问题不能有效解决,李开复其实是在构筑一个IT“乌托邦”。但不管怎样,李开复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正如郭台铭在发布会当天所言,“我佩服他(李开复)对科技领域的精确把握和科技改变生活的奇思创意。”
本质上说,创新工场其实仍属于天使投资的范畴。如果这事放在美国,或许只是件普通的创新。目前美国的天使投资占了风险投资总盘子的40%—50%。2008年,美国共有26万多个活跃的天使投资人,还有多个天使投资组织,他们为55480个创业企业提供了总额为195亿美元的投资。
如果将美国的天使投资规模比作大象,中国的天使投资充其量就只能算小鹿级别。从2006年的数据来看,国内天使投资的规模大约仅在5-10亿人民币之间。而另一方面,风险投资这边又是一番风景,仅2008年,中、后期风
险投资的总额就达到了73.83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50%,共有348家企业获得了投资。
相比之下,就不难看到创新工场的意义所在了。在感叹李开复填补空白的同时,留给人们思考的空间是,中国为什么缺少天使投资人?
实际上,一些国家天使投资市场之所以发达,除了天使投资人自身的投资理念外,还有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例如,在美国,不仅很多州给天使投资税收优惠,而且美国联邦政府小企业局还创立了网络服务中介,重点弥补初创企业50万—
500万美元的资金缺口。在日本,政府于1997年4月颁布了“天使税收待遇”条例,规定在企业注册登记之前投资于该企业的资本,可以延迟三年报税。
反观国内,不仅天使投资的优惠条件乏善可陈,而且创业环境冷峻苛刻,严格的政府规制、沉重的税费负担和缺位的创业服务,让创业活力遭受着制度性冷漠。
奇虎董事长周鸿祎谈及国内天使投资时曾说过,“没有一个好的游戏规则,光有人、光有创意、光有钱,都是不够的。”
李开复构筑IT“乌托邦”?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