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技术和金融创新两轮驱动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当前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举措,也是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在“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亟需培育和激发内生动力,积极扩大内需,改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外需和投资的格局,构建“内需主导、消费支撑、创新驱动、均衡共享”的发展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未来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的方向,并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改变我国经济增长中“大而不强、快而不优”,“核心技术受控于人、全球价值链受制于人”的状况,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几乎每一次应对经济危机的过程中,都会有一批新兴产业在科技革新力量的推动下孕育和成长,成为摆脱经济危机、推动下一轮经济繁荣的重要力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互联网技术革命催生的互联网产业、移动通信产业至今仍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当前,面对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大变局,中国要着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尽早成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争取在新一轮全球经济增长中占得先机,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着重处理好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三个方面的关系。既需要在重视科技创新的同时积极推进金融改革,构建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两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也需要兼顾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力量,建立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共同作用的动力机制;同时,还需要充分发挥新兴产业发展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形成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具体而言:

(一)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两轮驱动。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两个轮子,两者缺一不可。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其核心内容是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没有技术支撑,就谈不上新兴产业的大发展。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其发展迫切需要通过金融创新来构建风险分担机制和区别于传统产业的特别融资机制,实现新兴产业与金融资本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推动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和产业层次的不断提升。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是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共同推动新兴产业成长壮大的典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经指出,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之所以发展如此卓有成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以硅谷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力量和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力量的有效结合,为美国高科技产业发展壮大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从中国发展的实践来看,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共同作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作为技术创新典型的北京中关村,近年来致力于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来解决融资问题,为其新兴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截止20105月,中关村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149家,其中境内89家,包括主板市场47家、中小板23家、创业板19家,境外60家,进入三板市场交易的有65家,IPO融资总额达1300多亿元。未来,我国需努力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还要进一步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有利于创新的激励机制和风险分摊机制,推动高新技术产生和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首先,要构建完整的创业投资链,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完善天使投资机制。支持新兴产业的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基金(PE)的发展需要着力推进三个改变:一是改变一哄而起的非理性行为;二是改变重短轻长的短期行为。鼓励“把鸡蛋孵化成小鸡、把小鸡养成大鸡”的长远战略;三是改变重“晚期”轻“早期”的急功近利行为,避免出现VCPE化以及私募基金大量通过上市前投资(Pre-IPO)的投机现象。构建完整的创业投资体系还要十分重视天使投资的作用。天使投资是新兴产业企业初创时期发展的“钱袋子”。一方面,天使投资人有“闲钱”、有投资愿望、有冒险精神,能解决具有天然高风险性的新兴产业企业初创时期的融资需要。另一方面,天使投资具有“领投”效应,能有效吸引风险投资和银行信贷,从而满足新兴产业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多轮融资需求。为此,要积极鼓励富人开展天使投资活动,培育壮大天使投资人群体,并通过构建网络和信息平台、健全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优化区域市场环境等一系列措施完善天使投资机制。此外,要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在支持高技术产业进程中,做强主板,壮大创业板,大力推动新三板和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美国资本市场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型多层次资本市场。相比之下,我国主板市场容量有限、中小企业板需要进一步完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发展不完善、创业板尚处发展初期,资本市场发展表现出产品结构单一、层次互补功能不足等问题,企业上市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未来,要充分重视创业板和新三板的发展壮大,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新三板市场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板、创业板和中小板市场的基础和前台。要稳步扩大试点范围,将新三板推广到中关村以外其它国家级高新科技园区,建立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

(二)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的双重推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由于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及新兴产业发展初期多为弱势产业的客观事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扶持和调控。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利用市场的价值、供求和竞争规律,用利益诱导、市场约束和资源约束的“倒逼”机制引导科技创新活动,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例如,碳交易就是运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方式。有研究表明,美国通过排放权交易,在2005年实现了二氧化硫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一半,并且在医疗保健方面每年节省1120亿美元。另一方面,政府同样需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弥补市场失灵。首先,要统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区域间协调,合理布局、有序推进,防止陷入一哄而起、无序竞争的状态。其次,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资源配置中的引导性作用,利用财税、金融等政策工具引导社会资源合理流动,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新兴产业发展初期往往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特别是面临高成本的瓶颈,依靠市场“有形之手”难以市场化和规模化。如我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单位成本分别达到传统火力发电成本的2倍和4倍。因此,必须依靠政府有形之手,来确保新能源企业获得合理利润,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政府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上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美国政府未来10年将建立1500亿美元的“清洁能源研发基金”支持新能源技术研发,欧盟在未来4年将投入32亿欧元支持绿色技术研发,日本政府则出台了信息技术发展计划,提出重点发展信息产业、低碳产业、电动汽车等。

(三)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实现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协同共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两个基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忽视传统产业的发展,要两条腿走路,将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结合起来,获取协同效益。一方面,传统产业并不等于落后产业,发展新型产业也并不意味着对传统产业的简单替代。只有夕阳技术,没有夕阳产业。事实上,新兴技术对传统产业具有辐射、提升、重组、牵引、开拓、代替六大功能,能够使夕阳产品焕发生机,使传统产业重振雄风。比如以制造业为经济支柱的美国中西部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锈带复兴”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高新技术的运用,使传统产业整体得到改造和提升。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往往脱胎于传统产业并将其作为发展基础。传统产业在一定时期内仍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传统产业的发展作为基础和支撑。研究表明: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钢铁、有色金属以及石化等产业的发展作为支撑,现代生物医药科技的发展要也离不开现有医药工业的发展作为基础。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不仅要注重新兴技术的产业化,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和扩散,同时也要推进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发挥高技术在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