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要民生为重


             楼市调控政治化  民生为重不容争辩

                    文/马跃成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陕西西安就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他指出,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成绩来之不易。
     珠江新城是西安正在建设的大规模经济适用住房小区。温家宝来到72岁的退休教师何静家,了解她家的生活情况。何静老人原来一家五口人租住在1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十分拥挤。2008年,老人购买了这套89平方米的住房,一家人过得舒坦快乐。温家宝看后十分高兴,他说,住房问题涉及千家万户,是刚性需求。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努力解决低收入居民和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考察中,温家宝还临时下车,来到曲江遗址公园与正在这里休闲旅游的群众亲切交谈,向他们了解了西安市的房价、菜价以及群众就业、收入等情况。
     其实,这不是温总理第一次走进居民小区,也不是第一次走进普通居民家中,更不是第一次公开谈论房价问题。
     今年初的时候,新一轮的楼市调控尚未开始,温总理就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在谈到网友关心的房价问题时,温家宝说:“群众的心情我非常理解,我也知道所谓‘蜗居’的滋味。”
     温总理接二连三地谈论房价问题,可见中央对楼市调控的重视。但是,又一次,也号称是史上最严厉的调控已经过去了100天了,社会上对调控的不满反而越来越多了,对楼市触底反弹的期待也多起来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根本原因可能还是对宏观经济的考量多了。温总理也多次表示,经济发展正处在两难境地,而房地产业又号称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楼市走低对经济产生的下拉作用,让政府调控的决心有点犹豫。
     2007年的时候,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时就说:“如果提起人民生活,我最为关注的是住房问题。” 他说,应该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居民住房的条件有很大的改善,现在城乡居民住房面积人均超过20平方米,但是分布不均,特别是近些年来房价上涨较快,人民有很大的意见。
     现在又过去了3年了,北京等一些城市的房价又向上翻了一番,问题应该说是更严重了,矛盾应该说是更尖锐了。
     在7月17日的“中国城市发展高层论坛”,在这场探讨中国城市化以及中国城市发展道路的论坛上,高房价再度成为“过街老鼠”,受到与会代表的斥责。
     与会的专家们指出, 住房分配目前已经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而应从政治的角度进行思考。他们认为,土地是国有的,居住条件的获得是一个人人都应该拥有的权利,而不是说你有钱才可以,没钱就不行的问题。
     建设部原副部长杨慎坦言,分配不公,房价太高,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没有很好地解决,已经成为中国住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