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力作《风尘误》在肥研讨(转载)
本报讯:由安徽省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风尘误》研讨会日前在省文联召开。由主办方邀请的权威评论家、著名学者及著名作家和新闻界代表参加了深入研讨,一致认为该著作大气磅礴、跌荡起伏、功底深厚,堪称为历史题材中难得一见的长篇佳制。
《风尘误—朱熹和严蕊》是著名作家刘湘如先生历时数年完成的长篇新著。面世后立即在上海全国图书展上引起轰动,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继之受到全国文学界和文学理论家的广泛赞誉和重视,《文艺报》、《文学报》相继以大量篇幅强力推介,全国多家主流文学报刊和众多文艺评论家均给以很高评价。小说反映中国南宋时期一个被历史烟尘遮掩的奇女,因与太守之恋而使朝野震荡,由此牵动出学界泰斗朝廷重臣朱熹,以朱熹之盛名与一营妓结怨,内中缘由造就了这部书的曲曲折折。作品背景广阔,笔触宏大。作家在描摹这段历史时既得《二刻拍案惊奇》之神韵,又超乎历史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崎岖,大胆突破前人窠臼,肆意挥洒着力风情,揭示庙堂理学的片面和虚假,歌颂底层生命的不屈和高尚,以此成功创造为一部感人至深的鸿篇巨制。加之纯美文字叙述和精心艺术构思,铺陈演绎精致有序,笔走龙蛇挥洒有度,故事编织跌荡起伏,人物塑造跃然纸上,诗词典章洋洋洒洒,文采飞扬满树黄花,读完后不能不叹服其特立特行蕴藉深厚的匠心独运,实为当今中国文坛一枝独秀。
研讨会一角
刘湘如是长期活跃文坛的实力派作家,著作等身,他的作品以关注社会民生、呼唤人性道德和人生理想为主旨,笔锋俯仰均是对国民人性的透视及思考,意在揭示弊端疗救不良风气,张扬社会的美好与正义。其文学创作在多方面均达到很高成就,尤其是长篇小说和散文在文学界享有很高声誉,其作品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和《中国新文学大系》并被翻译到国外,他的创作思想和文学成就,一直受到文学界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
该著作主人公严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色、才、艺俱佳的青楼名妓,她的传世佳作被选入《全宋词》、《宋词三百首》、《唐宋诗词选》。为南宋淳熙年间众多社会名流、官员、儒生、巨商大贾所倾慕和追求。时任台州太守的唐仲友常与她诗来词往,二人互羡才情产生笃深感情。惟因理学家朱熹和唐仲友在学术上的分歧,由此升级为官场之争。他上书弹劾唐仲友与严蕊交往有“狎妓之嫌”。在坚信“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学词典里,妓女必定都是无情无义软弱低贱之人,于是企图从严蕊身上找到突破口,以“淫”罪之名对她严刑拷打逼供,肆意折磨,“一再受杖,委顿几死”。令人惊叹的是,孱弱的严蕊表现如烈士般坚毅,任凭各种酷刑,坚决不招,铮铮铁骨,言语掷地有声:“身为贱妓,是非真伪,自有鉴别,岂可妄言以污士大夫,虽死不可污也!”严蕊的品格精神受到历代普遍的称颂,而朱熹却因此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诟病,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人格污点。史称“朱唐交奏”的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引动出孝宗皇帝、宰相王淮、理学家朱熹、大诗人陆游、大词人辛弃疾、岳飞之子岳霖、抗金名将陈亮、台州太守唐仲友等一批要人名流相继出场,衍生出悬念叠生的历史公案。因这段故事历来不为大众所知,很少见诸文字和宣传,使得作品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风尘误-朱熹和严蕊》是中国长篇历史小说中的振聋发聩之作,如一缕浩荡清风拂荡起长篇历史小说的壮丽风景和人性画卷。人物情节环环相扣,命运发展揪人心魄,情感纠葛错综复杂,语言流丽动人,从各方面看均不愧是大手笔。其文学历史价值不可低估。在当今琳琅满目的文学作品中,这一优秀长篇的出现无疑是文学园圃里杰出而重要的收获。(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