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未来的制胜之路》的目录


《通向未来的制胜之路

——知识产权经济及其竞争优势的理论与实践》

郭民生

 

 

 

上篇 理论基础

 

1  绪论

开篇案例 

1.1  选题景与意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1.2.1  关于知识产权经济的相关领域研究综述

1.2.2  竞争战略与知识产权优势理论研究综述

1.2.3  知识产权战略理论研究综述

1.2.4  知识产权运营研究综述

1.2.5  知识产权评价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

2  知识产权经济的理论分析

开篇案例 

2.1  知识产权经济的基本概念体系

2.1.1  公共物品及类别

2.1.2  知识与知识产品

2.1.3  产权及其属性

2.1.4  知识产权及其范围

2.1.5  知识产权经济及其特征

2.2  知识产权经济的划分标准

2.2.1  经济形态

2.2.2  经济形态划分的依据

2.2.3  确立知识产权经济的标准

2.3  知识产权经济与传统经济、知识经济的关联分析

2.3.1  知识产权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比较

2.3.2  知识产权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比较

2.3.3  知识产权经济与知识经济和传统经济的联系

2.4  知识产权经济的效用分析

2.4.1  经济增长理论与知识因素的作用分析

2.4.2  效率市场及其竞争模式

2.5  知识产权经济的价值链分析

2.5.1  企业价值链分析

2.5.2  产业价值链分析

2.5.3  国家、产业和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分析

2.5.4  知识产权经济的价值链模式

2.6  知识产权经济理论体系初步设想

2.6.1  知识产权经济要素和功能

2.6.2  知识产权经济研究对象、范围、目的和方法

2.6.3  知识产权经济的基本理论架构

2.7  本章小结

3  知识产权优势的形成机理及模型构造

开篇案例 

3.1  知识产权优势的基本概念

3.1.1  关于竞争和竞争理论

3.1.2  关于竞争力、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

3.1.3  知识产权优势的相关概念

3.2  知识产权优势的特征、分类与作用

3.2.1  知识产权优势的特征分析

3.2.2  知识产权优势的分类、作用及形式

3.3  知识产权优势形成的机理分析

3.3.1  竞争规则分析

3.3.2  动力机制分析

3.3.3  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博弈分析

3.4  知识产权优势的竞争模型

3.4.1  发展阶段的影响

3.4.2  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

3.4.3  竞争对手影响

3.4.4  影响国家、企业知识产权优势的关键要素

3.5  争机理分析

3.5.1  动力驱动主轴的组成及其作用机理

3.5.2  竞争过程与可能出现的循环机理

3.6  本章小结

4  知识产权经济的产业构成与结构分析

开篇案例 

4.1  知识产权产业的内涵分析

4.1.1 国外对知识产权产业的界定

4.1.2  国内对知识产权产业的认识

4.1.3  知识产权产业的内涵

4.2  识产权经济的产业构

4.2.1  以专利、技术秘密和标准为主形成的髙新技术产

4.2.2  以文艺、创意、影视、动漫、软件等为主形成的版权产业

4.2.3  以商标/品牌/制造与服务模式形成的特许经营/许可产业

4.2.4  以知识产权资源为主形成的知识产权服务业/智慧型服务业

4.2.5  新品种/地理标记/原产地保护及其他知识产权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

4.2.6  其他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产业

4.3  知识产权产业的生产要素分析

4.3.1  生产要素的演进

4.3.2  知识产权产业的生产要素构成

4.3.3  知识产权产业生产要素的相互关系

4.4  知识产权产业的结构分析与竞争规则

4.4.1  技术结构及其特征

4.4.2  组织结构及其特征

4.4.3  产业布局及管理体制特征

4.4.4  主要竞争规则

4.5  本章小结

5  知识产权产业的商业模式分析

开篇案例 

5.1  知识产权产业商业模式的内涵与分类

5.1.1  知识产权产业商业模式的内涵

5.1.2  知识产权产业商业模式的分类

5.2  战略谋势模式

5.2.1  战略重塑型

5.2.2  战略进攻型

5.2.3  战略防御型

5.2.4  战略兼具型

5.3  整合增效模式

5.3.1  中心集聚型

5.3.2  弱肉强食型

5.3.3  蛇吞象型

5.3.4  滚雪球型

5.4  创新增值模式

5.4.1  占尽先机型

5.4.2  模仿创新型

5.4.3  集成创新型

5.5  运营增值模式

5.5.1  壁垒垄断增值型

5.5.2  平台服务增值型

5.5.3  市场营销增值型

5.5.4  乘数放大型

5.5.5  组合增值型

5.6  保护增值模式

5.6.1  强者为王型

5.6.2  纵横捭阖型

5.6.3  奇变兼具型

5.7  本章小结

 

下篇 应用实务

6  构筑知识产权经济的文化基础

开篇案例

6.1  新型国家的文化基础分析 

6.1.1  有学问的人渐成创富主体

6.1.2  财富与价值观念

6.1.3  经济制度基础

6.1.4  法律法规与政策基础

6.1.5  道德观念基础

6.2  文化的内涵分析

6.2.1  文化的定义、分类和文化同构体

6.2.2  中国传统文化的要素及其两面性

6.3  知识产权文化的内涵、类别及其影响因素

6.3.1  知识产权文化的渊源

6.3.2  知识产权文化的内涵分析

6.3.3  知识产权文化的类别

6.3.4  知识产权文化的模型

6.4  知识产权文化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6.4.1  知识产权文化的精神要素

6.4.2  知识产权文化的制度要素

6.4.3  知识产权文化的物质要素

6.5 我国知识产权文化的现状及其对策

6.5.1  我国知识产权文化的现状

6.5.2  培育和建设知识产权文化的基本对策

6.6  本章小结

7  企业、产业知识产权优势的战略对策

开篇案例 

7.1  企业类型的划分及其内涵

7.1.1  引领型企业及其特点

7.1.2  挑战型企业及其特点

7.1.3  生存型企业及其特点

7.2  共同命题及其对策

7.2.1  战略调适命题——有一个“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双引擎发展战略

7.2.2  竞争模式命题——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7.2.3  文化再造命题——培育和再造适宜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企业文化

7.3  独特命题及其对策

7.3.1  引领型企业的战略对策

7.3.2  挑战型企业的战略对策

7.3.3  生存型企业的战略对策

7.4  产业升级的战略对策

7.4.1  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知识产权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7.4.2  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举

7.4.3  培育和壮大知识产权产业的市场主体

7.5  本章小结

8  国家、区域知识产权优势的战略对策

开篇案例 

8.1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内涵分析

8.1.1  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目的与意义

8.1.2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内涵

8.2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定位分析

8.2.1  知识产权战略的定位

8.2.2       知识产权战略与现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关系分析

8.2.3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内容与不足

8.3  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特色与重点任务

8.3.1  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特色

8.3.2  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任务——以河南省为例

8.4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现途径分析

8.4.1  培育知识产权文化,营造自主创新氛围

8.4.2  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实现创新成果产权化

8.4.3  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中介服务体系化

8.4.4  发展知识产权经济,实现知识产权产业化

8.4.5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实现市场竞争优势化

8.5  本章小结

9  知识产权经济及其竞争优势的评价方法

开篇案例 

9.1  层次分析方法概述

9.2  知识产权优势的三维坐标分析(PORs)方法

9.2.1  竞争主体维分析

9.2.2  竞争对象维分析

9.2.3  竞争效果维分析

9.3  知识产权经济评价的思路

9.3.1  美国新经济指标体系

9.3.2  知识产权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设计

9.4  知识产权经济与知识产权优势的多因素综合评价

9.4.1  IPCAI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9.4.2  IPCAI评价指标体系的释义

9.4.3  IPCAI指标体系的权重设计

9.5  本章小

10  知识产权经济及其竞争优势的实证分析

开篇案例 

10.1  企业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调查的概括

10.2  企业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调查问卷的初步分析

10.2.1  自主创新情况分析

10.2.2  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营情况分析

10.3  初步的研究结论

10.4  本章小结

11        结论与展望

开篇案例 

11.1  结论

11.2  展望

11.2.1  未来知识产权制度的变化预测

11.2.2  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