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宝瑞:昌黎县境五花八门的动物资源


 

 

昌黎县境五花八门的动物资源

 

董宝瑞

 

今天,贴出笔者负责昌黎县一个专门志书的编写工作时,根据新版《昌黎县志》的有关记述,编写的昌黎县境五花八门的动物资源情况。其中鸟类资源前几天已经专题贴出,算是重复。

这种介绍,难以附图。今天,从百度图片找出昌黎县境生存最多,也几乎是特有的头索动物——文昌鱼科文昌鱼(蛞蝓鱼)的照片

文章如下:

 

昌黎县境的动物资源也比较丰富。据调查,全县有动物450余种,其中陆地野生动物140余种,水生动物100余种,养殖动物40余种,鸟类170余种。

脊椎动物  昌黎县境的脊椎动物,主要分为哺乳类和鸟类、鱼类、爬行类、两栖类等多个类别。

哺乳类野生动物以啮齿目的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为常见,农田中有鼢鼠,山地松林中有松鼠。食虫目的刺猬、鼹鼠在田野中亦可见到。食肉目以黄鼬为常见,猪獾、草狐狸、狐狸等在山地丘陵、林区可偶尔见到。兔形目的野兔,在山地、平原可见到。翼手目以小蝙蝠(盐蝙蝠)为常见。人工饲养的哺乳类家畜,主要有奇蹄目的马、骡、驴,偶蹄目的牛、猪、羊,食肉目的狗(犬)、猫,兔形目的家兔等。近30多年来,农村饲养有食肉目的貂、貉和狐狸、藏獒等养殖动物。

鸟类的品种较多。19531956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昌黎县境内进行食虫鸟的调查研究,发现当时昌黎县境的鸟类主要有53种,其中旅鸟30种、夏候鸟16种、留鸟7种,分属8目、21种。其中食虫鸟类发现有鸱鸮科的红角鸮(鸺鹠、夜猫子);隼科的红隼(青鹰、青燕);杜鹃科的大杜鹃(鸤鸠、布谷);夜莺科的夜鹰(蚊母鸟、鬼鸟);雨燕科的北京雨燕(麻燕、野燕)、白腰雨燕(白尾根麻燕、野燕);佛法僧科的三宝鸟(佛法僧、老鸹翠);戴胜科的戴胜(山和尚、山姑鸪);啄木鸟科的蚁(地啄木、蛇皮鸟)、绿啄木鸟(山、香鹐打木)、斑啄木鸟(花啄木、花鹐打木)、星头啄木鸟(小、红鹐啄木)、棕腹啄木鸟(横花背鹐打木);燕科的家燕(拙燕、燕子)、金腰燕(巧燕、花燕儿);山椒鸟科的灰山椒鸟(十字鸟、呆鸟);卷尾科的黑卷(豆鸠、黑黎鸡);黄鹂科的黄鹂(黑枕黄莺、黄雀);鸦科的红嘴山鸦(红嘴乌鸦、山老鸹);山雀科的大山雀(白脸山雀、吱吱黑)、沼泽山雀(黑头山雀、吱吱黑);鸫科的蓝点颏(蓝喉歌鸲)、红点颏(红喉歌鸲)、蓝鸲(青鸲、蓝靛杠)、蓝尾鸲(青翁、蓝尾巴根)、红尾鸲(火燕、花红燕)、白喉矶鸫(白喉石鸲、葫芦翠)、黑喉石即鸟(石栖鸟、谷尾鸟)、红尾斑鸫(北画眉、穿草鸡)、乌斑鵣(斑点穿草鸡);莺科的芦莺(大嘴莺、树喳子)、矛斑蝗莺(圆尾鹅、苇喳)、大苇莺(剖苇、苇串儿)、褐柳莺(褐色柳莺、嘎叭嘴)、巨嘴柳莺(拉氏树莺、大眉草串儿)、黄眉柳莺(树串儿、槐串儿)、黄腰柳莺(黄尾根柳莺、树串儿)、寒带柳莺(极北柳莺、柳串儿)、寿带鸟(长尾巴练、紫带子);鹟科的鸲鹟(麦鹟、郊鹟)、三色鹟(黄鹟、鸭蛋黄)、灰鹟(宽嘴鹟、大眼嘴儿)、乌鹟(斑鹟、大眼嘴儿)、黄喉鹟(红胸鹟,雌雄又分称白点颏、黄点颏);鹡鸰科的树鷚(木鷚、书鲁鴓)、鹡鸰(树鹡鸰、刮刮油)、白脸鹡鸰(濒鸰、白颤儿)、黄腹灰鹡鸰(灰鹡鸰、马兰花儿);伯劳科的灰顶伯劳(缟鵙、大头蛮子)、纹伯劳(虎鵙、虎花伯劳);木椋科的灰椋鸟(假画眉、竹雀);绣眼科的绣眼鸟(南粉眼、白眼儿)、红胁绣眼鸟(北粉眼、粉眼)等。此外,当时在昌黎县境内还发现有其他鸟类117种,分属14目、30科。其中鸦科的大嘴乌鸦,文鸟科的麻雀,鸭科的保头鸭(野鸭),雀科的燕雀、金翅雀等,对农作物有一定危害;鸠鸽科的斑鸠既觅食农作物种子,亦食杂草种子;在近河塘、沿海地带栖息着以食水生生物为主的水鸟。当时发现的其它鸟类主要有百灵的凤头百灵、棕沙百灵、云雀;燕颏的灰沙燕、岩燕;鸦科的红嘴蓝鹊、喜鹊、寒鸦、大嘴乌鸦、秃鼻乌鸦、小嘴乌鸦、白颈鸦;鹡鸰科的田鹨、水鹨、灰头黄鹡鸰、白眉黄鹡鸰、黑眼纹白鹡鸰;太平鸟科的小太平鸟、太平鸟;伯劳科的红尾伯劳;椋鸟科的北椋鸟;文鸟科的麻雀;雀科的燕雀、金翅雀、黄雀、朱雀、红交嘴雀、锡嘴雀、黑尾蜡嘴雀、芦鹀、苇鹀、红颈苇鹀、小鹀;山雀科的银喉山雀;鳾科的黑头鳾;鹪鹩科的鹪鹩;鸫科的红腹蓝矶鸫、灰背鸫、白眉鸫、虎斑山鸫;莺科的小蝗莺、双眉苇莺、棕眉柳莺、冕柳莺、戴菊;雀科的田鹀、赤胸鹀、黄喉鹀、黄眉鹀、灰头鹀、黄胸鹀、栗鹀、三道眉草鹀、白头鹀;翠鸟科的蓝翡翠、翠鸟;鸱鸮科的雕鸮、褐鹰鸮、长耳鸮;杜鹃科的中杜鹃、棕腹杜鹃;鸠鸽科的岩鸽、原鸽、山斑鸠、灰斑鸠、火斑鸠;鸊鷉科的水葫芦、凤头鸊鷉;鹭科的苍鹭、夜鹭;鹳科的黑鹳;鸭科的豆雁、绿头鸭、斑嘴鸭、绿翅鸭、斑头秋沙鸭;鹰科的蜂鹰、鸢、雀鹰、鸡鵟、鹊鹞;隼科的游隼、燕隼、灰背隼、黄爪隼;雉科的石鸡、鹌鹑;三趾鹑科的黄脚三趾鹑;秧鸡科的小田鸡、骨顶鸡;鸻科的灰斑鸻、灰头麦鸡、金鸻、剑鸻、金眶鸻、环颈鸻;鹬科的三趾鹬、黑腹滨鹬、中杓鹬、白腰杓鹬、大杓鹬、鹤鹬、红脚鹬、青脚鹬、草鹬、林鹬、矶鹬、灰鹬、针尾沙锥、丘鹬;鸥科的银鸥、红嘴鸥、鸥嘴燕鸥、红嘴巨鸥、燕鸥、白额燕鸥等。

据介绍,我国鸟类共计1200多种,而在昌黎县境多年已经发现有20个目61个科的410多种,占我国鸟类总数的1/3,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有68种,并包括一些世界著名珍禽,如黑嘴鸥、白鹤、遗鸥、丹顶鹤等。其中黑嘴鸥是世界上仅存的一种以中国海滨河口湿地为惟一繁殖地的鸟类,而昌黎县沿海的滦河口是其最理想的繁殖区域。据有关部门初步观察,黑嘴鸥在滦河口繁殖地的孵化率为63.5%、雏鸟率为58%。滦河口湿地的主要鸟类群落,除黑尾鸥外,还有燕鸥—蛎鹬繁殖种群等,常见物种有黑嘴鸥、黑尾鸥、红嘴鸥、银鸥、普通燕鸥、黑枕燕鸥、白额燕鸥、白腰杓鹬、红腰杓鹬,红脚鹬、斑嘴鸭、赤颈鸭、翘鼻麻鸭、琵嘴鸭、白尾海雕、白鹤、丹顶鹤、灰鹤、田鸡、董鸡、表鸡、戴胜和雨燕、灰沙燕等,其中黑尾鸥、银鸥、燕鸥为群落鸟类的优势种,环颈鸥常常在这一地区成千上万地聚集,雁、鸭、鹤、鹬类也常成百上千,甚至上万只聚集。如今,鸟类资源十分丰富的昌黎一带海边,特别是滦河口湿地,以及与之相近的七里海湿地等,业已成为环渤海地区有名的观鸟胜地,每年都吸引不少中外鸟类爱好者前来观鸟、考察。

多年来,在昌黎县境人工饲养的家禽,主要有雉科的鸡、鹌鹑,鸭科的家鸭、鹅,鸠鸽科的家鸽等。

昌黎沿海的海水鱼品种繁多,常见的有53种,分属30科。鳍科有银鲳(镜鱼);鲆科有牙鲆(鲆鱼);舌鳎科有半滑舌鳎(鳎魬、比目鱼)、斑头舌鳎(牛舌头)、窄体舌鳎;鳎科有条鳎(花鳎目);鲽科有高眼鲽、木叶鲽、黄盖鲽(冷水板);鲷科有真鲷(加级鱼);鲅科有兰点鲅(燕鱼);马鲅科有四指马鲅(鲤后);鲱亚科有鳓(脍鱼)、青鳞鱼(青皮);鲭科有鲐鱼(鲭);鲻科有鲻(白眼鱼)、棱鮻;鮨科有鲈鱼;石首鱼科有小黄鱼(黄花鱼)、白姑鱼(白脸子)、鮸(鳘子)、黄姑鱼(铜罗鱼);带鱼科有带鱼;银鱼科有大银鱼(面条鱼)、尖头银鱼(银鱼)、长鳍银鱼(结条);鲂鮄科有短鳍红娘鱼、绿鳍鱼(莺莺鱼);鰶亚科有鰶(气泡鱼);鯷科有黄鲫、鲚、鯷;颚针鱼科有颚针鱼(青条)、鱵;鳐科有孔鳐(当当)、史民鳐(桦头);魟科有赤魟(洋鱼);鲼科有莺鲼;鱚科有鱚(沙钻);鲀科有星点圆鲀(黄腊头)、红鳍圆鲀(黑腊头)、幅斑虫纹圆鲀(鲅腊头)、钻点圆鲀(腊头)、弓斑圆鲀(油腊头)、星弓斑圆鲀;鳞鲀科有马而鲀(牛鱼);鮟鱇科有黄鮟鱇;海鲫科有海鲫;双髻鲨科有双髻鲨(官鱼);海鳗科有海鳗等。近些年,随着海水养殖业的开发与发展,昌黎县境除大面积养殖河豚鱼(鲀鱼)、牙鲆鱼等鱼外,还引进了石首鱼科的美国红鱼等鱼类新品种。

昌黎县境的淡水鱼,主要有鲤科的鲤、鲫、草鱼(魭)、白鲢、花鲢(胖头鱼)、黄瓜鱼、麦穗鱼、鳊鱼(鲂鱼),鲇科的鲇鱼(鲶鱼),鲿科的黄颡鱼(嘎鱼),鲜科的鳝鱼,鳅科的泥鳅,鳢科的乌鳢(黑鱼),以及楞崩鱼、豆角鱼、金鱼片、麻鲫鱼、白漂鱼、红翅鱼、尼罗罗非鱼等。

昌黎县境的爬行类动物,蜥螅科有草蜥(蜥蝎、蛇舅母),壁虎科有壁虎(守宫),石龙子科有石龙子,龟科有乌龟(草龟、金龟),鳖科有鳌(甲鱼、团鱼),游蛇科有黄颔领蛇(黑眉锦蛇)、红点锦蛇(水蛇、黄领蛇)、玉斑锦蛇(玉带蛇)等。两栖类动物,蟾蜍科有蟾蜍(癞蛤蟆),蛙科有青蛙(黑斑蛙、田鸡)、金钱蛙、虎纹蛙等。

节肢动物  昌黎县境的节肢动物多种多样。甲壳类有对虾科的对虾、车虾(日本对虾、花虾)等,长臂虾科的白虾、青虾,樱虾科的毛虾,匙指虾科的草虾(米虾),虾蛄科的虾蛄(螳螂虾),方蟹科的河蟹(螃蟹、毛蟹),蝤蛑科的梭子蟹(蝤蛑、枪蟹)、青蟹(锯缘青蟹)、蟳等。蛛形类有圆蛛科的圆网蛛(圆蛛),壁钱科的壁钱(壁茧),二长踦科的盲蛛,钳蝎科的蝎,叶螨科的叶螨(红蜘蛛)、棉叶螨(棉红蜘蛛),叶爪螨科的麦叶螨(麦蜘蛛),粉螨总科的粉螨(干酩虫、粉壁虱)等。多足类有蜈蚣科的蜈蚣,蚰蜒科的蚰蜒(草鞋虫、钱串子),山蛩虫科的马陆(北京山蛩虫)等。

节肢动物的昆虫类,分为益虫与害虫两大类。益虫有膜翅目的蜜蜂、赤眼蜂、天牛卵蜂、大脚蜂、小茧蜂、棉蚜寄生蜂、红树蚁,鳞翅目的蚕,双翅目的寄生蝇,鞘翅目的二星瓢虫、六星瓢虫、七星瓢虫、步行虫,蜻蜓目的蜻蜓、豆娘,螳螂目的螳螂(刀螂),脉翅目的草蛉等。害虫有直翅目的蝼蛄,蟋蟀、土蝗(蚂炸)、飞蝗,鞘翅目的蛴螬(金龟子幼虫)、叩头虫、金针虫(叩头虫幼虫)、黑绒金龟子(黑豆虫)、苹毛金龟子、白星金龟子(纺线虫)、桑天牛、小透羽(旋皮虫)、苹果小吉丁虫、金缘吉丁虫、红颈天牛、杏果象虫、葡萄叶虫(十星叶 蛱)、豆芫菁、小猿叶虫、菜蚤、马铃薯瓢虫、米象、谷蠢、绿豆象(小豆象),鳞翅目的玉米螟、高粱条螟、粟灰螟、粘虫、地老虎、稻苞虫、稻纵卷叶螟、棉铃虫、棉红铃虫、棉大卷叶虫(棉螟)、金刚钻(棉花钻心虫)、烟草青虫、大豆食心虫、菜白蝶、菜青虫、菜蛾、梨星毛虫、天幕毛虫、梨小食心虫、苹果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刺蛾、青刺蛾、梨尺蟆(梨步曲)、梨瘤蛾、赤芽蛾(翻花虫)、桃小食心虫、苹果小卷叶蛾、苹果巢蛾、枯叶蛾、金纹细蛾、柳天蚕蛾、苹果天社蛾、桃潜叶蛾、枣粘虫、枣尺蠖(枣步曲)、葡萄虎蛾、葡萄透羽、核桃毛虫、核桃举肢蛾、核桃尺蠖、柿星尺蠖、柿毛虫、松毛虫、野蚕、槐尺蠖、麦蛾、粉斑螟蛾、印度谷蛾,双翅目的麦杆蝇、粟杆蝇、豌豆潜叶蝇、瓜种蝇、家蝇、厩蝇、蚊、牛虻,膜翅目的麦叶蜂、梨实蜂、梨茎蜂、栗瘤蜂,同翅目的麦蚜、高粱蚜、棉蚜、菜蚜、梨二叉蚜、梨粉蚜、苹果蚜、梨木虱、康氏粉介壳虫、黑蝉、桃蚜、桃大尾蚜、桃瘤蚜、桃小叶蝉、桃球介壳虫、桑白介壳虫、榆牡砺介壳虫、枣大球介壳虫、枣龟甲腊虫、二星叶蝉、栗大蚜虫、蚂蚁,半翅目的盲椿象、臭虫,缨尾目的衣鱼(嗑书虫),虱目的虱子,隐翅目的跳蚤。

软体动物(贝类)  昌黎县境以贝类为主的软体动物较多。瓣鳃类有蚌科的河蚌(菜蚌),牡蛎科的牡砺(蚝),蛤蜊科的蛤蜊,帘蛤科的蛤仔(花蛤)、青蛤,蚶科的泥蚶、毛蚶,贻贝科的贻贝、沼蛤,扇贝科的扇贝,竹蛏科的缢蛏(蛏子)等。腹足类有田螺科的田螺,鲍科的鲍鱼、皱纹盘鲍,泊螺科的泥螺;海兔科的海兔,蜗牛科的蜗牛等。头足类有峭科的章鱼(峭、八带鱼)。

环节动物  昌黎县境的环节动物,有寡毛类的蚯蚓(曲蟺),蛭类的蚂蝗、水蛭。

腔肠动物  昌黎县境的腔肠动物,有钵水母类的海蛰(海虴)。

线形动物  昌黎县境的线形动物,有线虫类的蛔虫、蛲虫、旋毛虫等。

头索动物  昌黎县境的头索动物,主要有文昌鱼科的文昌鱼(蛞蝓鱼)。文昌鱼形似小鱼,体长一般约4厘米,两端尖细而侧扁,像一把外科医生用的手术刀,头、尾骤然一见很难分辨,为此西欧人称之为“两尖鱼”,或称之为“海矛”。文昌鱼是适合在温暖海水中生活的动物,白天,其下半截身子埋在沙中,仅以前端露出沙外,在水中摇摇摆摆,依赖水流带来的浮游生物及硅、藻植物为食。文昌鱼为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是研究动物进化的重要材料,被动物分类学家誉为“活化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属于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据有关资料介绍,昌黎附近的浅海是海洋活化石之称的文昌鱼的聚集地,浅海15米等深线附近密度达1035尾/平方米,是目前全国文昌鱼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据调查,在昌黎县沿海的新开口外东经119°3121″、北纬39°3300″处海底,文昌鱼分布密度最高,Ⅱ龄以上文昌鱼的最高栖息密度为1340/平方米,生物量高达82.7/平方米。如今,文昌鱼已经成为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对象

棘皮动物  昌黎县境的棘皮动物有棘皮类刺参科的海参,主要为从大连和烟台等海域引进的养殖品种。

 

2010714晨于碣阳书斋

文昌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