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何处去?


    全球危机目前方向已经很明确,因此,我们以为作为趋势分析全球危机已经进入尾声,而全球经济危机的发展还会持续数年,只是不会再有大的趋势性的剧烈变化,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还是中国,该玩的手段都玩了,游戏就是这么回事了,战略欺骗也好,操控也罢,再难玩出花样也很难骗到市场。从这个意义说,危机已经进入尾声。

 

    危机进入尾声有一个相当长的持续阶段,这个阶段一方面是使欧美将还没有完成的衰退完成到底,这需要时间,时间太短欧美都难以承受衰退的幅度,只能用时间换空间;同时,全球将重组经济结构和国际协议,这个过程本身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准备、筹划、谈判、博弈都需要时间。因此,我们以为,全球经济包括中国经济会进入一段相对低速发展调整周期。

 

    本次全球危机,如果从历史角度来总结,应该从1945年开始总结,当时的世界列强重新瓜分世界和建立秩序的时候确实是忽视了亚洲利益,而1970年代东亚国家的经济崛起,使欧美列强错误地估计了财富分配秩序的稳定性,错误以为东亚的崛起使他们进入到他们早在1945年建立的体系的利益收获期,这是一个极大的战略错误,而1978年中国的对外开放则极大地强化了东亚经济崛起对世界列强既得利益版图的撕裂作用,同时,中国30年的发展颠覆了列强的旧有秩序,而这中间,欧美制造业的产业全球大转移是决定目前危机的关键性进程,这种表面的由欧美自己主导的转移过程其实质是全球实力的转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而为了发展和生存,欧美作出的第二个战略错误是在没有制造业为基础的国民经济体系下来大肆扩张没有实体支持的现代服务业和后来发现需要控制全球经济利益瓜分而展开的金融业创新,这场服务业和金融创新运动虽然中间确实重创南美、亚洲等新兴经济体同时也让美国获得利益,但是,这不能从基础上改变,欧美经济已经失去物质性需求的基础,而物化基础的丧失将很快带来金融业的萎缩和危机,以及随后可能还会发生的科学技术的全面衰退。我想时至今日,全球应该有很多人已经认识到这一点,而认知这些主要是为了认清接下来世界经济和政治将会发生什么和中国经济的处境。

 

    如果从经济发展程度看,没有人会怀疑中国的发展能力和速度。但是,我们的经济结构虽然有进步,但是,基础依然薄弱,这个薄弱只要包括:我们大部分国民的工业素质还是比较差的,虽然,大学很多,但是合格的大学并不见得像我们看到的这么多,因此,我们的工人素质基本上还是农业工人的变形,谈不上什么制造业的人才国际竞争力;我们的工业有一定的自由知识产权基础,但是覆盖面还不够大,支持目前国内经济发展的相当部分还是代加工工业,需要努力提升自有技术更新产业;我们的市场经济主要还是处于早期阶段,反映出相当程度的封建性和官宦文化,这是非常有害的,中国的制度建设有效的前提是吏治,治住官才能有解决众多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基础,官和公务员治不好则万事皆休;我们的制造业将在未来数年直接面临欧洲和美国的竞争,必须防范产业流失和技术人才流失,我们注意到现在很多国家在忽悠中国资产阶层移民并放松移民条件挖中国的人才;我们的技术研究部门和高校已经急迫地需要改革,要扭转目前全社会将科学技术和教育商业化的倾向,否则,将会使中国这个民族从根本上失去竞争力,必须坚定的严厉打击学历作假、学术腐败,将作假者和商人教育家统统清除出教育体系,还教育以质朴的环境。

 

    中国的发展基础在官僚体系的清廉和高效,在于教育的正本清源和全社会对科学和师长的敬重,在于科学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在于拥有庞大的真正的具有技术知识化和专业化的白领工人而不是农民工。我们不再可能继续以来出口代加工来发展经济,欧美的需求也会大幅度的萎缩,我们不能指望山寨产品能够建立自己的国际制造业竞争优势,我们更不能指望依靠公休时间读出来的硕士和博士官员能够有踏实务实的工作能力和作风,同样,依靠压低工人工资获得发展优势的时期已经过去了,我们必须去适应一个全民和全球新竞争时代的到来,没有真才实学恐怕只能回到刀更火中的时代,如果我们的官僚不相信市场而相信操控那么我们的市场经济就不复存在我们的国民就谈不上什么国际竞争力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