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要做杜拉拉
坐公交车,旁边的女孩在打电话,声音怯怯地传过来:“怎么,你想学杜拉拉,包里备着高跟鞋,到公司门口再换上?循着声音望过去,原来,是个职场女孩。
一件红白格子相间的衬衫,裁剪得体的灰短裙,鞋跟不高不低,流行的彩光皮,鞋带系得很好,是谨慎中庸简洁的款式,我从心里赞,好一个丽人,典型的现实版“杜拉拉”。
她与友人的聊天仍在继续,是闺密们的减压会吧,听说现今女孩的电话会议,已经从批判男友到批判老板,不为别的,就为了在语言的狂欢中释放压力。第二天,这些抱怨多多的职场人,照样得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带着统一的微笑面对工作、面对难以梳理的人际关系,坐一个以升职为最终理想的“杜拉拉。”
这就是《杜拉拉升职记》长盛不衰的原因。不得不说,她是一部让女人热血沸腾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舞台剧、电视剧,都那么激情励志,连“老徐”也一扫文艺青年略显颓废的调调,上演一个走起路来呼呼带风的“职场杜拉拉”。
这个杜拉拉开创了一种可能性,在由男性操控权力的职场世界里,女人也能凭着实力做上主角。杜拉拉的机会让职场中的女孩看到了希望,她啸傲江湖的手段也被女孩们当成“职场生存指南”竞相效仿。在一个结果决定生存的时代,杜拉拉和许三多一样,都是时代的榜样,但我要说,如果从人生的角度去考评她,杜拉拉们的人生就值得怀疑了。
据说徐敬蕾拍摄《杜拉拉升职记》,用的是《穿prada的女魔头》的创作团队,有位记者说:“我们有理由相信,杜拉拉再过10年,就是那个永远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女下属为了生活而放弃职场拼争的女魔头……”杜拉拉正有这样的潜质,在很多年后,她的生活里恐怕只留下了这些:拼争、效益、斗争、结盟、站队……而生活中的另一些东西,比如:扶助、支援、性情、善意,则被统统删除。可是,生活中如果没有另一些东西,生活的趣味又在哪里?
所以,杜拉拉可以是一种精神,但她绝不是生活。在我面对年轻女孩那一张张紧张有余活力不足的脸时,我想对她们说:“人生最美之处,不外在欣赏美景时心里也造出同样的景观,在把弄琴弦时心里也会奏出喜悦。”想想吧,那些不能沉浸的愉悦,那些不能为的洒脱,与得不到喜悦和洒脱又有什么两样呢?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