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读报
高考:
南京晨报:考英语 学生、家长都很淡定头版
题目平易近人答着顺手,家长理智没人上街拦车护考
12—16日网上模拟填志愿 A3 (杨)
《金陵晚报》说,6月12日—16日,高考考生要通过网络模拟填报高考志愿,符合条件的考生将在6月27日开始填报第一阶段志愿。考生须凭本人考生号、准考证号和省份证号登陆网页。
现代快报:南京人上班路究竟要花多长时间(头版冯)
报纸说,中国社科院公布的《2010年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说,南京上班平均耗时37分钟,居全国第六,09年的数据。顺便说一下:中国内地上班耗时雄踞全球之最。
对这个37分钟,很多南京人的直觉是,没这么快!于是快报记者就选择了江宁、桥北、仙林、苜蓿园大街等一些外围地往新街口体验,交通工具有电瓶车、小汽车、地铁、公交车——当然还有零排放的双腿。结果,快报得出高峰期上班平均耗时是48分钟。
我不相信快报的调查结果,但我很支持快报的调查行动。调查统计是一门学问,样本、程序、方法——很专业。比方:100人在新街口上班,99个人住江宁,1个住新街口;和1个人年住江宁,99个人住新街口得出来的平均上班耗时是不一样的……但是快报的调查、准确的说是体验有价值,第一、给出了部分线路、不同交通工具通行状况的真实体验;第二、提醒雄踞全球上班耗时之最的咱们要忧患!中国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国,交通拥挤和消耗体量大是必然的。但是中国是全球现代城市化最晚的大国,有着无数发达国家城市化的鲜活样本来学习经验、吸取教训、少走弯路、而不是效仿人家的过失。
咱们很多行为从一开始就落后了,比方地铁2号线东延线跳出地面成为轻轨,是加快了建设、降低了成本。但对8年10年后的仙林可能就是落后和改造。有些得民心但暂时得不到GDP的工作迁延拖沓,比方公交投入短缺,没有形成一个高密度、大体量、豪华便捷的公交硬环境,大家还是拼命买车……
所以,科学发展观时刻不能忘。
新开工保障房配套先行 南京有望实现“房等人” F8 (冯)
《现代快报》说,今年,南京的保障房开建量高达600万平方米,分别位于迈皋桥、经五路、西花岗、西善桥、白下科技园和上坊北侧。目前基本上都已经开工,并且给这些保障房配套了完善的公交或地铁线路,以及学校、社区中心、停车场、加油站、菜市场等等,方便居民入住生活。建成后,申请者的等候入住时间将被大大缩短。
这是个好消息,不过现在说好还有点早,只有当老百姓入住后真正体会到好了,满意了,这才算数。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敲个门竟把两层门板给敲穿了 A11 冯
《扬子晚报》说,仙鹤茗苑是南京在建的最大经济适用房小区之一,但房屋质量却让住户心里很不踏实!比如,有天妈妈敲门喊女儿起床时,没想到这一敲,门被敲穿了。仔细一看,这个门所用的复合木板的厚度都不到3毫米!还有搬迁户在建房时就发现,房屋层高不够,无法通过验收,竟然就让工人铲掉楼顶和地面的水泥涂层,然后通过的验收……据说,不少居民是宁愿付租金、挤在亲戚家住,也不愿领钥匙、入住该经济适用房。而房屋开发商为玄武区城建开发公司。
南京今年落实8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 F4 (杨)
《现代快报》说,今年,南京市户籍的百岁老人,将享受长寿营养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90-99周岁的老人,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另外,对于城乡低保对象中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最低生活保障金每月增发10%;对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每月增发20%。
南京站18.5对端午节临客开行方案 C7 (杨)
《金陵晚报》说,端午节期间,南京站将增开5对直通临时列车,通往北京、郑州、天津等方向。同时还加开13.5对临时列车,通往上海、南通、徐州等地。具体信息可以查阅报纸。
(无锡)随手拆房,后来才发现拆错了 F11 (杨)
《现代快报》说,无锡人邹女士,在无锡市新区鸿山街道有一处房产,面积差不多50平米。邹女士平时在外面租房子住,2009年上半年,村里说要拆迁了,可因为补偿问题,没有达成拆迁协议。之后某一天,邻居突然打电话告诉她,房子被拆了,当邹女士赶到时,50平米老宅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家具什么的都被埋了!
对此,拆迁办说,是拆错了,本来是去拆旁边一幢房子的,结果拆的时候弄错了,也就随手也拆掉了。让邹女士郁闷的是,到现在,关于补偿也没最终解决。拆迁办推说,责任应该由拆迁公司来承担。
有法律人士表示,关键是要弄明白到底是不是真‘拆错了’。如果是野蛮拆迁,那就涉及到违法行政,要追究拆迁办的责任。如果真是拆迁公司操作失误,那么就要追究拆迁公司的责任,但拆迁部门也应该协调解决此事!
常州女医生开出“一毛钱处方” A16 (杨)
《扬子晚报》说,常州张先生有一个16个月大的孙女小月,前两天,小月突然莫名其妙地连续拉肚子,全家人都为此焦躁不安。第二天,张先生和老伴,带着500块钱,来到常州第七医院儿科门诊。接待他们的徐医生,在看完后表示,暂时用不着挂水,先吃吃药再说。徐医生在病历上写了三种药,知道家里已有两种后,便在处方单上只开了“痢特灵”一种药。付款时,收款小姐说了一句“一毛钱”。张先生以为自己听错了,将信将疑,显得不知所措……
药钱只有1毛钱的,但真是管用,孙女小月的病很快就好了。这一家人感到庆幸的同时,也有一股感动。这条新闻上了报纸的头版,说明了一点,这样感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确实太少太难得了。
(山东)9奥运冠军拟提副处级,引争议 (冯)
《新华每日电讯》说,近日,山东省体育局拟提拔杜丽、唐功红、张娟娟等9名奥运冠军晋升副处级干部,目前这一任命还处于公示考察期,但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一些人觉得,这又是体育主管部门在用“官帽”当奖牌,以此来衡量一个运动员的价值,还是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在作怪,那么,既然冠军当了副处级了,季军和亚军是不是往下以此类推啊。
北京要求高考阅卷老师须博士学历 (杨,自选)
《京华时报》说,今年,北京考试院对阅卷老师的资格做出了要求,高校的阅卷老师必须是博士学历,这意味着在读的硕士研究生不能参与阅卷评卷。
对此,有人认为,这意味着阅卷老师的水平提高了,也就能提高阅卷的水平了。可也有人质疑,学历并不能代表阅卷水平,硕士和博士在专业水平上,可能存在差距,但是,就阅卷而言,一线的教学经验远比学历重要,而且在高强度的阅卷面前,态度同样十分重要。因此,想要提高阅卷水平,单单从学历上加以限制,似乎也只能成为众多“唯学历”现象中的一种。
韩日高考也疯狂 A17 (冯 自选)
《南京晨报》说,韩国高考这天,除了和我们一样考场附近禁止鸣笛外,全国的商店还要调整上班时间,以便减轻交通拥堵。连股市都会推迟开市和提前闭市。就算驻韩美军,这天也被停止各种实弹演习和航空任务。其全国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而高考前几天,考生的家长们就奔赴全国各地的寺庙和教堂,祈祷孩子能考个不错的成绩,有的家长还会将写有子女姓名的字条用糖粘在名牌大学的校门上,希望子女能考进该校。还有更疯狂的人,甚至在高考前一晚,偷走一些韩国现代索纳塔轿车或者三洋卡车上的金属标志牌,因为这两种车的标志上都有字母“S”,而“S”是国的顶尖大学首尔国立大学的标志……
而在日本,考前会有很多学生涌进动物园的猩猩馆,拜见那些从来不会从树上掉下来的猩猩没,以求自己不要名落孙山。日本的娱乐节目也常搬出高考原题为难嘉宾,讽刺这种题目连研究人员都不一定能做出来。
相比较而言,美英的“高考”制度虽然也折腾人,但是战线较长,考生不会在短时间内如果高度的紧张。美国的高考是“SAT考试”,这个考试每年举行七次,考生可以任选考试时间。而英国学生则要将功夫下的平时,他们是平时考试的累积分制,看你平常考试所得分数最后累积总和的成绩。
6月9日读报
高考:
南京晨报:考英语 学生、家长都很淡定头版
题目平易近人答着顺手,家长理智没人上街拦车护考
12—16日网上模拟填志愿 A3 (杨)
《金陵晚报》说,6月12日—16日,高考考生要通过网络模拟填报高考志愿,符合条件的考生将在6月27日开始填报第一阶段志愿。考生须凭本人考生号、准考证号和省份证号登陆网页。
现代快报:南京人上班路究竟要花多长时间(头版冯)
报纸说,中国社科院公布的《2010年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说,南京上班平均耗时37分钟,居全国第六,09年的数据。顺便说一下:中国内地上班耗时雄踞全球之最。
对这个37分钟,很多南京人的直觉是,没这么快!于是快报记者就选择了江宁、桥北、仙林、苜蓿园大街等一些外围地往新街口体验,交通工具有电瓶车、小汽车、地铁、公交车——当然还有零排放的双腿。结果,快报得出高峰期上班平均耗时是48分钟。
我不相信快报的调查结果,但我很支持快报的调查行动。调查统计是一门学问,样本、程序、方法——很专业。比方:100人在新街口上班,99个人住江宁,1个住新街口;和1个人年住江宁,99个人住新街口得出来的平均上班耗时是不一样的……但是快报的调查、准确的说是体验有价值,第一、给出了部分线路、不同交通工具通行状况的真实体验;第二、提醒雄踞全球上班耗时之最的咱们要忧患!中国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国,交通拥挤和消耗体量大是必然的。但是中国是全球现代城市化最晚的大国,有着无数发达国家城市化的鲜活样本来学习经验、吸取教训、少走弯路、而不是效仿人家的过失。
咱们很多行为从一开始就落后了,比方地铁2号线东延线跳出地面成为轻轨,是加快了建设、降低了成本。但对8年10年后的仙林可能就是落后和改造。有些得民心但暂时得不到GDP的工作迁延拖沓,比方公交投入短缺,没有形成一个高密度、大体量、豪华便捷的公交硬环境,大家还是拼命买车……
所以,科学发展观时刻不能忘。
新开工保障房配套先行 南京有望实现“房等人” F8 (冯)
《现代快报》说,今年,南京的保障房开建量高达600万平方米,分别位于迈皋桥、经五路、西花岗、西善桥、白下科技园和上坊北侧。目前基本上都已经开工,并且给这些保障房配套了完善的公交或地铁线路,以及学校、社区中心、停车场、加油站、菜市场等等,方便居民入住生活。建成后,申请者的等候入住时间将被大大缩短。
这是个好消息,不过现在说好还有点早,只有当老百姓入住后真正体会到好了,满意了,这才算数。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敲个门竟把两层门板给敲穿了 A11 冯
《扬子晚报》说,仙鹤茗苑是南京在建的最大经济适用房小区之一,但房屋质量却让住户心里很不踏实!比如,有天妈妈敲门喊女儿起床时,没想到这一敲,门被敲穿了。仔细一看,这个门所用的复合木板的厚度都不到3毫米!还有搬迁户在建房时就发现,房屋层高不够,无法通过验收,竟然就让工人铲掉楼顶和地面的水泥涂层,然后通过的验收……据说,不少居民是宁愿付租金、挤在亲戚家住,也不愿领钥匙、入住该经济适用房。而房屋开发商为玄武区城建开发公司。
南京今年落实8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 F4 (杨)
《现代快报》说,今年,南京市户籍的百岁老人,将享受长寿营养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90-99周岁的老人,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另外,对于城乡低保对象中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最低生活保障金每月增发10%;对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每月增发20%。
南京站18.5对端午节临客开行方案 C7 (杨)
《金陵晚报》说,端午节期间,南京站将增开5对直通临时列车,通往北京、郑州、天津等方向。同时还加开13.5对临时列车,通往上海、南通、徐州等地。具体信息可以查阅报纸。
(无锡)随手拆房,后来才发现拆错了 F11 (杨)
《现代快报》说,无锡人邹女士,在无锡市新区鸿山街道有一处房产,面积差不多50平米。邹女士平时在外面租房子住,2009年上半年,村里说要拆迁了,可因为补偿问题,没有达成拆迁协议。之后某一天,邻居突然打电话告诉她,房子被拆了,当邹女士赶到时,50平米老宅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家具什么的都被埋了!
对此,拆迁办说,是拆错了,本来是去拆旁边一幢房子的,结果拆的时候弄错了,也就随手也拆掉了。让邹女士郁闷的是,到现在,关于补偿也没最终解决。拆迁办推说,责任应该由拆迁公司来承担。
有法律人士表示,关键是要弄明白到底是不是真‘拆错了’。如果是野蛮拆迁,那就涉及到违法行政,要追究拆迁办的责任。如果真是拆迁公司操作失误,那么就要追究拆迁公司的责任,但拆迁部门也应该协调解决此事!
常州女医生开出“一毛钱处方” A16 (杨)
《扬子晚报》说,常州张先生有一个16个月大的孙女小月,前两天,小月突然莫名其妙地连续拉肚子,全家人都为此焦躁不安。第二天,张先生和老伴,带着500块钱,来到常州第七医院儿科门诊。接待他们的徐医生,在看完后表示,暂时用不着挂水,先吃吃药再说。徐医生在病历上写了三种药,知道家里已有两种后,便在处方单上只开了“痢特灵”一种药。付款时,收款小姐说了一句“一毛钱”。张先生以为自己听错了,将信将疑,显得不知所措……
药钱只有1毛钱的,但真是管用,孙女小月的病很快就好了。这一家人感到庆幸的同时,也有一股感动。这条新闻上了报纸的头版,说明了一点,这样感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确实太少太难得了。
(山东)9奥运冠军拟提副处级,引争议 (冯)
《新华每日电讯》说,近日,山东省体育局拟提拔杜丽、唐功红、张娟娟等9名奥运冠军晋升副处级干部,目前这一任命还处于公示考察期,但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一些人觉得,这又是体育主管部门在用“官帽”当奖牌,以此来衡量一个运动员的价值,还是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在作怪,那么,既然冠军当了副处级了,季军和亚军是不是往下以此类推啊。
北京要求高考阅卷老师须博士学历 (杨,自选)
《京华时报》说,今年,北京考试院对阅卷老师的资格做出了要求,高校的阅卷老师必须是博士学历,这意味着在读的硕士研究生不能参与阅卷评卷。
对此,有人认为,这意味着阅卷老师的水平提高了,也就能提高阅卷的水平了。可也有人质疑,学历并不能代表阅卷水平,硕士和博士在专业水平上,可能存在差距,但是,就阅卷而言,一线的教学经验远比学历重要,而且在高强度的阅卷面前,态度同样十分重要。因此,想要提高阅卷水平,单单从学历上加以限制,似乎也只能成为众多“唯学历”现象中的一种。
韩日高考也疯狂 A17 (冯 自选)
《南京晨报》说,韩国高考这天,除了和我们一样考场附近禁止鸣笛外,全国的商店还要调整上班时间,以便减轻交通拥堵。连股市都会推迟开市和提前闭市。就算驻韩美军,这天也被停止各种实弹演习和航空任务。其全国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而高考前几天,考生的家长们就奔赴全国各地的寺庙和教堂,祈祷孩子能考个不错的成绩,有的家长还会将写有子女姓名的字条用糖粘在名牌大学的校门上,希望子女能考进该校。还有更疯狂的人,甚至在高考前一晚,偷走一些韩国现代索纳塔轿车或者三洋卡车上的金属标志牌,因为这两种车的标志上都有字母“S”,而“S”是国的顶尖大学首尔国立大学的标志……
而在日本,考前会有很多学生涌进动物园的猩猩馆,拜见那些从来不会从树上掉下来的猩猩没,以求自己不要名落孙山。日本的娱乐节目也常搬出高考原题为难嘉宾,讽刺这种题目连研究人员都不一定能做出来。
相比较而言,美英的“高考”制度虽然也折腾人,但是战线较长,考生不会在短时间内如果高度的紧张。美国的高考是“SAT考试”,这个考试每年举行七次,考生可以任选考试时间。而英国学生则要将功夫下的平时,他们是平时考试的累积分制,看你平常考试所得分数最后累积总和的成绩。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