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步亮:市场+市长才能降温中国楼市


   近来,房产新政“国十条”,地方房产新政细则,物业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北京地块集体流标,一、二线城市房价松动,二手房量价齐跌,有的专家说房价必跌的一万个理由,有的专家说房价暴涨的一万个理由,有的老板说房价近期报复性看跌、中期依然看涨,有的经理说房价近期要跌、中期看涨、长期暴跌,等等,等等,被媒体炒得火热火热。

   用目前的事实说话,谁要去预测中国高深莫测的房价,就如大海捞针,盲人摸象,甚至是骗子的代名词,傻子的同义语。

   我要阐述的是,国家要降温的是中国整个楼市,而不是单一的房价。有了房子,才能谈房价,房价是寄托在房子的基础之上的,房子的皮之不存,房价的毛将焉附?

   其实,中国改革开放的前30年主要是解决“吃、穿、住”的问题,后30年主要是解决“住、学、行”的问题,2010年后的中国,是房地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是学生教育均衡、公平、公正的新时期,是旅游出行张扬、个性、消费的新时代。

   这里,我就抛砖引玉、班门弄斧的专谈中国楼市的问题。

   冥冥之中,现实之间,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房地产,需要“市场+市长”的双管齐下、双轮驱动,方可标本兼治的得民心,安国泰,稳经济,平楼市。

   先说“市场”,一是,市场=人口+购买欲望+购买力,前两者人口和购买欲望的因素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购买力,不拓展就业的门路,不增加市民的收入,或不减少房价的收入比,不降低自住购房的成本,老百姓承受不了高房价,肯定要嚷嚷。二是,供求关系,商品的价格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目前的商品房同样是商品,当然也不例外,关键是,以前我们的商品房一直是开发商90%一统天下的供给,实际上,也就被开发商垄断了商品房的供应链,加之囤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规违法行为没有被“市长”系统严格执行,造成表面的供求关系紧张,由于中国传统的住房观念和丈母娘的怂恿,甚至一直有点供不应求,房价不涨那是笑话,也是骗人的话。

    再说“市长”,在此,姑且让我把市长当成是“国土局、规划局、建设局、房产局、城管局、税务局、物价局、工商局、公检法”等政府或机构系统的首席代言人。由于政府职能部门多如牛毛,恕我不能一一谈开,我就挑几个当前炒得比较热的部门说说吧。一是,地块和商品房供应的比例和结构,你把土地90%甚至100%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都供应给唯利是图的开发商,加之闲置土地处置不严,要命的商品房抓在开发商手里,“市长”的你能奈何得了,你是得了“土地财政”小银子的小便宜,吃了被民怨被民骂的大亏,新“国十条”是地块和商品房供应比例和结构的民生宣战书,“市长”们务必不折不扣的执行啊,以后的商品房,不是开发商把持的商品房一股独大和一统天下,而是民生类的住房逐渐从源头就是独占鳌头。二是,物业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等等五花八门的税种,初具模型或早就有之,“市长”的你为什么老烫馊饭,或文件下发了多次执行起来不是婆婆妈妈就是半路夭折?!三是,都说执行难,执行难,甚至说上面的好经都被下面的和尚念歪了,“市长”的你也许有话要说,且慢,不论什么花样的理由,中梗阻就是你,“政府市长”的你啊,你要永远记住,“政府”的前面是紧密的“人民”!!!

     在中国,只有“市场+市长”,才能降温当前的楼市,让中国楼市成为利国利民的千秋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