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新政调控下难“遮掩”政府推地困境


谢逸枫:新政调控下难“遮掩”政府推地困境

  在新政威慑下,虽过两月政策调控期,开发商拿地日趋谨慎,土地交易市场瞬间变得冷清许多。新政后,加快推地遇频繁流拍,全国多个城市的“第一拍”,纷纷上演流拍流标、底价出让或溢价不高的现象。不仅是成交冷清,土地流拍的现象也开始频频出现。但是,不少中型房企和部分大的房企依然对拥有稀缺资源和升值巨大的“好地块”及无人竞拍的地块收入囊中,甚至抢到“打破头”,最后以高于土地底价溢价50%的土地成交。政府推地频繁延期或者改时,说明政府推地遭遇新政拦截,同时推地策略比较谨慎。

  面对去年土地市场地价飞涨、地王频出的情况,国家今年制定了18万公顷的土地供应计划,以期加大今年土地供给。然而,2010年已经过去6个月,全国住宅用地成交情况却相当不乐观。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一线城市住宅用地实际成交量仅占供地计划的25%左右,二三线城市的执行情况也不理想,而最近频繁出现的流拍,更加剧了市场对土地供应的担忧。2009年全国土地供应计划完成率仅为约55%。今年余下的6个月,各地必须大幅加快推地和成交速度,否则18万公顷的供地规划将像过去多年一样,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根据国土部公布的2010年全国住宅用地供应计划,今年住宅用地供应量高达18.5万公顷,同比大幅增长138%。根据北京市的供地计划,各类政策性住房及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供应量不低于住宅用地供应总量的70%,达到1750公顷。从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的规划来看,增加住宅用地的供应也是此次房地产调控新政的重要举措。但根据前五个月的土地实际出让情况统计,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一线城市住宅用地出让面积仅占计划供应量的两成左右。各地土地市场也纷纷吹响了大规模供地的“集结号”,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先后出台供地计划。

  2010年5月12日,广州发布供地计划,全面推行预申请制度。根据“广州市2010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计划及新社区住宅建设计划”:今年广州市辖十区国有土地使用权计划推出230宗地,用地面积逾3343万平方米。其中,居住用地计划出让36幅、用地面积逾687平方米,预安排24幅、近204万平方米;商业用地计划出让71幅、用地面积逾293万平方米,预安排31幅、逾296万平方米;工业用地计划出让48幅、1548万平方米,预安排20幅、近329万平方米。 同时,广州还公布了18个新社区即保障类等政策性住房建设项目,用地面积124.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2.14万平方米。

  目前楼市“量降价涨”和拿地首付50%及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另外是各地新政首拍“流产”现象的影响和房贷政策及融资渠道封闭等资金存在压力,对于开发商来说是不利的因素。为什么,在楼市新政后广州“二次”土地拍卖,竟然爆发“抢圈地潮”?是开发商和政府联合炒作?还是未来新政或“反转”?还是开发商真的所谓“不差钱,只缺地”?还是政府给开发商具有特殊的“照顾”?还是开发商对新政后市依然预期看好?还是地块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目前根据最新相关部门的统计,前五月,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一线城市累计成交的住宅用地面积约为821万平方米,占三地年度计划供地面积的比例仅为20%。北京市今年计划住宅用地供应总量2500万平方米,其中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用地占1250万平方米。上海市计划供应住宅用地1100万平方米,比去年增加35万平方米。广州市商品住房用地供应总量为500万平方米,供应量创下历年最高。计划虽然宏伟,但是从前五个月的出让情况来看,各地的土地成交量不容乐观。尤其是受4月份“供地计划出台前暂停出让”的政策影响,大部分一线城市当月的住宅用地都是零成交。如今小半年已然过去,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住宅用地成交量仍然未有起色。

  4月底,上海市公布了今年“第1号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预申请公告”,出让地块总数高达105幅,土地面积合计超过500万平方米,成为上海市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以预挂牌形式推出的土地出让。这105幅的土地出让底价总额为465亿元,其中纯住宅地块24幅。然而在地块推介开始后,却陆陆续续出现申请程序被终止、出让活动延期等“意外情况”,土地出让规模大幅缩水。无独有偶,广州市和深圳市也延续着从年初至今住宅用地成交的低迷。深圳市仅在一季度时成交1宗总面积为20.05万平方米的住宅用地,4、5月份均为零成交。广州一季度共成交2宗住宅用地,5月仅成交一块三类居住用地。

  例如,2010年5月7日,国家新一轮楼市新政后广州出让的第一幅土地顺利成交。该地块位于白云区云城东路西侧,为商业金融业用地,可开发商业、商务办公、酒店等。占地面积16909平方米,建筑面积85058平方米,挂牌起始价为3.4亿元,折合楼面地价约3997元/平方米,竞买保证金7000万元。经过30多轮竞价,白云新城AB2910005地块被佛山企业以5.25亿元拿下,比底价溢价54%,平均楼面地价为6172元/平方米,地块以5.25亿元的总价成交,竞得人为佛山伊爵投资联合佛山市尚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如2009年10月29日,白云新城推出第一批共四幅商业用地(AB2910015、AB2910048、AB2910049、AB2910050地块),位于云城西路与云城东路之间,总建筑面积为28万平方米,起拍价11.22亿元,折合楼面地价4007元/平方米。由于众多竞买条件的限制,这四幅地最后被万达集团以底价竞得。

  例如2010年6月3日,广州国土房管局再次推出两宗住宅用地,其中番禺区桥南街市良公路南侧地块,占地为22978平方米,折合楼面地价4115元/平方米;而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亚运城项目附近地块,更是出现了2470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新政以来的第二批住宅用地,竟出现了“2字头”的底价。

  其中地块1番禺区桥南街市良公路南侧地块,占地为22978平方米,建筑面积50552平方米,挂牌起始价2.08亿元,折合楼面地价4115元/平方米。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亚运城项目附近地块,占地107772平方米,建筑面积168012平方米,挂牌起始价4.15亿元,折合楼面地价仅2470元/平方米。两块地均属二类居住用地,计划在7月8日挂牌出让

  公告还显示,桥南地块设有高于挂牌起始价的出让底价,报价达到或高于出让底价且报价最高者为竞得人,最高报价低于出让底价的,该地块挂牌出让不成交。也就是说,国土部门为这块土地设立了“保密底价”,这在以往的土地出让中也曾出现,比如去年亚运城巨无霸项目整体出让时,出让底价是165亿元,而后来公布的保密底价高达175亿元。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设置保密底价主要是政府部门防止开发企业串标,如果只公开一个底价,有可能开发商联合不举牌。

  2010年6月20日,广州市房管局挂出广州市荔湾区两块位于旧龙溪路高尔夫球场的AB两地块,及白云区金沙洲一地块,地块占地面积达到159641平方米。这是在国务院“415”新政后,广州第二推出市区供应土地,一直受到媒介的强烈关注。

  由于受到房贷新政和市场及开发商的资金影响,另外是土地调控政策的压力。从这三块地的规模体量和面积大小及地块资源等成交价格看,说明广州国土房管部推地颇为谨慎,考虑的因素比较多,担心影响今年推地计划和任务及土地财政收入,最后耽误广州市“三旧改造”进程和2010亚运会的举办等。今年广州推地计划实施以来,由于推地时机和市场不利,不得不推迟供地计划和临时改变推地时间,目的是吸引市场关注力。

  根据广州国土房管部门负责人的表示,广州实行弹性供地计划,不管是列入正式出让计划还是预安排计划,都是经过市政府审议的。也可以说,预安排用地是“第二梯队”,今年广州要加大居住用地供应量,哪些地块条件成熟了,我们就先推出来。按计划,广州今年要达到中小户型占住房建设总量70%的户型比例,昨天推出的两宗地块挂牌文件中也没有对中小户型建设量提出要求。

  近年来,广州市的土地出让主要集中在花都、番禺、南沙等外围区域,市中心六区的土地供应极少,导致市中心六区房价飙升。根据“广州市2010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计划及新社区住宅建设计划”,今年广州市辖十区国有土地使用权计划推出230宗地,用地面积逾3343万平方米。而越秀、荔湾、海珠、白云这样的中心城区,出让土地也达到22块,不可谓不多。

  但是,如果新政和后市依然不明朗情况下,就目前一手房成交量持续下滑态势,开发商将更加谨慎。实际上随着楼市成交量的进一步下滑,开发商的融资之道和促销力度进一步加强。资金链的相对充裕,对于开发商正常的土地储备难有太大的影响。与一线城市前五个月不佳的土地计划完成成绩类似,一些热点二线城市的土地供给速度同样不乐观。受房地产新政余威的影响,开发商普遍持观望态度。再加上土地增值税等政策一定程度上将降低房企的利润空间,也打击了开发商的拿地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