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丹青出走看高校招生体制


今天在网上逛的时候,偶然看到了别人转的一个 “一门英语扼杀了多少艺术人才?中国的教育体制,侮辱了艺术,毁灭了人才”为标题的视频,内容是陈丹青辞职清华大学。陈丹青连着很多年都招不到学生,原因是他选出的苗子,英语和政治不及格,无论他怎么努力申诉,都失败了! 视频里的例子都是差了1,2分而已……

 

陈丹青感到自己在体制面前的“渺小”,于是愤然离去……

 

这个事情其实很麻烦,而且有多面性。 因为我国国情一是人多。 可是,能上大学的比例在那儿呢,不是绝大多数的人可以上大学,所以必然有一定的选拔标准。 我国另一个国情是,托关系靠人脉的风气盛行……这就导致我们不能像美国这样的大学录取标准。

 

比如美国(好像大部分发达国家都是这么录取),你只要交了申请费,你的材料就会被送到“招办”。你的材料都包括什么呢? 最普遍的是个人陈述,推荐信,简历。 以及标准化考试成绩。母语非英语,要考托福(或雅思),考研究生有不同考试(GRE GMAT LSAT)当然也有不要这些的,考本科 SAT等。 但是,这些标准化考试是检验你能否有资格在学校上研究生的。比如 托福是检验你的英语水平的,你要是一点都不会,不说别的,您上课听不懂…… 比如GRE,您是要去读研究生的,如果您逻辑混乱,那您应付不了研究生学习…… 所以,这两项标准化考试是必须的!   在美国,我从没有听说过“贿赂”招生办的,这在这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他们重视“推荐信”。如果这个推荐人真的和你的目标专业的教授认识,那对你的申请肯定是太有帮助了。

 

试想: 如果中国采取这种录取制度。 那不说别的,光“推荐信”这里就太有文章做了。 而且,不管怎么样,你的材料都会被送到“招办”,那这中间可以操作的就很多了…… 那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里的学生,有极大可能, 从根本上,改变整个中国……那就很可怕了。

所以,我国需要标准化考试。 这就是高考/研究生文化课考试,存在的必要性。但问题是,是不是对于某些比较特别的专业能稍微做一下调整呢?

 

在美国的大学,绘画这种专业,最重要的就是你的“作品”。托福分数没有太高要求(当然,不是没有要求,因为毕竟你是跟外国人学,你还是得交流的……不过,比起其他专业,绘画什么的要求真是不高)。 想想吧,连美国人对招收绘画专业的国际学生的英语都没有太苛刻的要求(并且只要你不是真差很多,他们都会综合考虑的,不会只因为你托福成绩拒绝你)。为什么国内美术学院要对学生有这么苛刻的要求? 说实话,达到50分及格,听起来要求不算苛刻了…… 但是,用视频里某英语教授的话说,选择题里的正确答案都是错的…… 就是说考的根本不是真正的“英语”。 陈丹青的观点我很认同,在美术创作领域,很多人都是偏才,或者说顶尖的都是偏才…… 就是因为他们跟普通人不一样,所以他们能画出那么独特,震撼的作品,但是同时,他们也许在英语和政治方面就是不行…… 不是刻苦不刻苦的问题。

 

如果说,美术招生领域取消两课门槛,会不会出现腐败问题? 这个问题也有两方面。 如果是负责招自己学生的教授本身的目的都是希望培养优秀的学生的,那很有可能不会有问题。 试想: 如果取消美术类的各种门槛,教授有完全的决定权,陈丹青教授会为了什么利益而招生其实不够条件的学生吗? 显然不会!  他不会为了利益而砸自己的招牌! 但是,不是所有教授都是陈丹青。

 

那如果教育部会把“美术”的分数线降低, 那其他的“艺术类”呢?  音乐呢? ……

唉,这是“陈丹青出走”给我们牵出来的美术类考生的话题…… 那其他的是不是也有这个问题呢? 

不过,有一个科目,我觉得不能完全没有标准,那就是“表演”。 如果“表演”没有一点标准化考试的门槛,我觉得就有点不和谐了。

 

只是今天看了视频又有些思考,以前也看到这种例子,但是没有陈丹青的例子这么鲜活。

 

我也只是随便写写…… 不过,说实话,我要在国内还真不一定能考上我想上的研究生。我倒不是英语不行,但是,我从小就怕了类似于高考的考试…… 我从小到大,只要是大考,我就虾米。 而且,考研一年就一次…… 唉,投入产出比太低! 不值当的!

 

不过,我又想了一个问题, 对于美术这类人才,是能通过“取得学位”,“学出来”的吗? …… 我很怀疑…… 那些考美术“博士”的同学(当然,他们很有才华),我觉得十有八九是冲着陈丹青教授来的,如果不是陈教授,也许他们不会考博士…… 因为,如果没有自己和明确很具体的目标,对于“画画”这们艺术,我不认为学历高的就画的好,我想大家会认同。

 

真正有才华的人,清华不录取你算什么,咱们就自己画吧!  北京宋庄有多少压根可能连小学都没念完的艺术家…… 但是他们当中很多人的作品,价值要比“博士”高多了……

 

所以,艺术无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