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短做空太悬乎


文/陈思进

  美国这次的金融海啸,演变成了经济危机,正像癌细胞那样向全球蔓延。众所周知,其始作俑者是次级信贷,害人不浅。然而多家犯愁却有人喜,有一位与前美国财长同姓的对冲基金经理就从中大赚了一笔,把1.5亿变成了280亿!为此,当华尔街各个公司都愁云惨淡、人人担心工作不保之时,他“荣获”了一个35亿美元的大红包!这可能是华尔街史上最大的一笔个人收入了。

  这位约翰·鲍尔森先生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非常严简单:做空。

  一般投资多半儿希望低买高卖,看好哪家公司,买进它的股票或债券(华尔街上叫“Buy Long”),然后希望它不停的上涨,等卖出时(“Sell Long”),卖价减去买价就是所赚的,自然而简单。不过,如果我们对某家公司不看好,觉得它的股价或债券太高了,过些日子应该会跌,我们就可以卖短。也就是向你的股票经纪人借来那家公司的股票或债券先卖掉(“Sell Short”),然后等那支股票跌了之后,再买回来(“Cover Short”)还给经纪人就行了,股票价位的差价就是你所赚的。这就叫做空。

  2006年初,这位在纽约皇后区长大的鲍尔森,灵敏地嗅到了房市泡沫的味道,于是开始下注做空楼市。他搞了一个“信贷机遇”对冲基金,筹资1.5亿美元,买入信贷违约掉期,做空房屋抵押贷款债务。当时这样做是与市场95%以上的投资者背道而驰的,人们普遍认为,房价决不会在全美国范围内下跌,楼市和住房抵押市场不该有大麻烦。华尔街许多“大腕”也持相同论调。但鲍尔森觉得,没有一种商品会只涨不跌,房子既然也是商品,自然也不例外,房市不会永远是牛市。

  虽然房市不会永远朝上涨,却很难判断具体何时会跌。头几个月,美国房市依然看好,房价一路上升。鲍尔森的那个基金因此赔钱。在华尔街,一般的投资都设有止损点,一旦到了止损点,基金经理通常会为减少损失全身而退。亏损并没有击退鲍尔森,他意志坚定地力排众议。那时他压力巨大。为减轻压力,鲍尔森每天在曼哈顿的中央公园跑步5英里,每晚都会告诉他太太成功就将来临,说目前只是“黎明前的黑暗”。

  他“赌”对了。真理往往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没过多久,美国房价从高位突然下滑,随着房价的下降,他基金里的那些房屋抵押贷款债务,由于高杠杆,价格雪崩般的下跌,使得他管理的基金止跌回升,反向向上“疯涨”。2007年,他的对冲基金便狂赚150亿美元;今年迄今为止,又赚了130亿。

  这听上去很酷吧!只要能看准,赚钱好像不那么难嘛。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其实买长的风险是有限的,股票价位大不了跌到底。假设你在几年前用十万美元买入雷曼公司的股票,现在已然全部输光,那也就是十万;而卖短的话,你们想吧,股票上涨的价位理论上说是无限的,那卖短所亏的钱不也是无限的么?比在赌场下赌注都凶险。
  
    写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我老同事戴维。

    十六年前我闯入了华尔街当时五大投行之一银行家信托,那时华尔街上中国人凤毛麟角,我所在风险管理部三百多人中我是唯一从中国大陆来的。直到1997年,部门里才又来了一位跟我同声同气的戴维,感觉很亲切,总算上班时能说几句中国话了。

    学金融的他雄心勃勃,期望能尽快赚到第一桶金,然后回国发展。来“银行家信托”之前,他炒股就赚了不少钱。那时华尔街刚从几年前的熊市恢复过来,新一轮的高科技股正火热。我也时常玩个几把,几乎只赚不赔,小赌怡情嘛。我想,戴维是学金融的,以他的手笔大概只需再“倒腾”,估计达到目的指日可待。戴维还希望我届时与他携手回国大展宏图,我欣然接受了邀请。

    可不久,我渐渐地发现戴维时常心神不定,眼睛不停地扫向餐馆的电视(华尔街周围的餐馆全都装有电视,实时播放财经消息),话越来越少。那个阶段股市几乎天天往上升,华尔街几乎人人都喜气洋洋,戴维怎么会愁眉不展呢。我突然意识到,戴维一定在做“卖短做空”。

    有一天戴维终于告诉我,那几个月他亏了十多万美元,回国发展的计划要推迟了。他气呼呼地说,真不可置信,按股票价值分析法,市面上很多股票价位都高得离谱,那些公司刚上市,一分钱还没有赚,怎么可能卖到每股50美元,甚至100美元呢?所以那些日子他一直卖短。其中有一只股票他60美元一股卖掉的,共卖了一千股。可不到两个礼拜,那只股票竟然涨到80美元,他不服,硬是撑着不了断。可过了两个礼拜又涨了20美元,眼看着没有任何下跌的迹象,他只能忍痛买进了断。好家伙,单单那一笔就亏了4万美元!

    事实上“买长”的风险是有限的,股票价位大不了跌到零。像我当时就只用一万美元炒股,哪怕全部输光,最多也就那一万;而卖短的话就不一样了,因为从理论上来说股票上涨的价位是无限的,那么卖短所亏的钱不也就无限了吗?比进赌场还凶险!但是,戴维就像输红了眼的赌徒,不服输,继续坚持做空,结果还没等到网络泡沫破灭,便已经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回国创业则更无从谈起。
  
    对于市场走势,总有人看多,有人看空。有一定数量的做空者,对平衡市场来说,还是有一定益处的。如果上世纪末的网络泡沫中,或前几年的房产泡沫中出现更多的卖空者,说不定会增添一些稳定和理智,使得破灭不至于那么大,也可能会早些破灭。特别对于机构投资者,适当的利用做空,还可以起到反串对冲,减少投资风险,起到避险的作用。

  但像鲍尔森那样的“幸运者”毕竟不多,押注于价格下跌来做空的时机非常难于掌握,如果美国房市再晚三个月下跌的话,可能鲍尔森就撑不下去了。因此,对于散户来说,为了避免戴维的结局,我奉劝一般散户“远离毒品,远离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