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对创业者开出四个条件:绝妙的创意,超级的容忍力,喜欢不确定的事和能聚人。在座的创业者,或者准备创业的人,不妨对照一下。
真的要按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吗?我们是否没有创业的资格?也许德鲁克所说的不是创业者的标准,而是 “企业家”的标准?
现实中,创业者走过了30年,可以分出怎样的“梯队”?
顶级人物:华人企业的精神领袖:李嘉诚、王永庆。
王者之风:柳传志、张瑞敏、任正非、王石。
诸候之相:马云、牛根生(消失的诸候: 牟其中 诸时健 唐家新)。
草莽大王:刘永好、史玉柱、张劲东 李书福、李东升、宗庆后。(败走的大王:黄光裕、顾雏军、赵新先、李经纬、倪润峰、仰融、戴国芳、孙大午、禹作敏、赖 昌青
少将之威:江南春、丁磊、 吴鹰、施正荣、李泽楷。
抛开这些声名显赫之辈,我们千百万创业者也有层次可分吗?
创业有先后,但决定成就高低的不是先后。什么决定了创业者的明天?
是创业的阶梯。
动机的阶梯:
第一级:“不能再穷了”。
怎么办?找钱!找钱有多少类办法?偷、抢、骗、要、赚(挣)。
变富是光荣的事,创业是致富的最好路径。致富是创业的第一动机。
可看你这第一动机维持多久?如果一直如此,5年小坎,10年大坎,15年命终。
要转到什么新的动机呢?这就是第二级:
第二级:“不能白活了”
从“不能再穷”到“不能白活”经历了什么转变?实质是从“象别人(富人)一样生活”转到了“按自己的想法生活”。这一转变体现在企业经营上,就是选择生意 的标准,除了能赚钱之外,有了另外的标准:自己的原则。而管理上开始建立企业的文化。
在人生观上,开始学习并非直接用于生意的知识,思考一些并非与工作直接相关的问题。
这一级达到,很可能成功为“草莽级的大王”。
如果目标是诸候和王者,动机的阶梯再往上,达到第三级:
第三级:“不能无以立”
第二级是为自己活,第三级是为社会活。国人讲“人有三立”。立功、立德、立言也。
企业者欲为社会立功,并作为他的使命,他的企业表现就会从众生突现。看任正非和王石,你会有所感知。这类人的功过当时不太能显知,20年后评价。
你处于哪一级阶梯?
我们以前把创业叫“下海”,自从“赢在中国”之后,把创业叫做“上路”,创业者都在路上,民间把上路意指见阎王。可见创业者跟找死相似。上路的特点是路要 一步一步走,所以今天的你先叫“不能再穷”的事,再想“不能白死”的事,最后才有资格说:“不能无以立”。
机会的阶梯:
第一级:交易的机会
大雪灾创造了多少交易的机会?通货膨胀呢?全民创业呢?
交易的机会怎样构成的?差价、成本、风险。
交易的成功让你有了“第一桶金”。接下来怎样办?可以继续交易。
继续交易有两种,同一种交易的持续,不同的交易持续。
同一种交易的差价会变化,或者机会未必持续。不同的交易呢?风险难控。
所以创业的机会,要跨上第二台阶:
第二级:创新的机会
市场创新是什么?要么有个新产品,替代了原有的,或者形成了更好的互补。要么有了新渠道了,要有替代了原来的,或者形成了更好的互补。
第一级的实质是关注价格,第二级的实质是关注价值。如果你的赢得能力建立在新价值上的创造上,你从交易型创业跨上了创新型创业。
吴譍、施正荣的创业,燕之坊、烧饼大王的创业。
创新的门坎并不高,很多创新并不能市场化。所以创新的成功概率最多是50%。而成功概率更少的,是机会的第三级。
第三级:变革的机会
社会的进步是渐变和突变的混合。变革的节奏难以判断。经济学研究与社会学研究或环境科学研究的人得出的结论不一样。比如,有人说,中国经济五年一个小周 期,还找到一个依据,党和政府的换届是五年一轮。水皮最近说,金融动荡是十年一周期,找到的证据是2008年次贷危机后的全球通胀,1998年、 1978、1968及1958年也复如此。其实变革的规律和机理是这样的:社会中每个要素系统都有自身的周期性,如天体运行,人类寿命、重工业的投资或劳 动力的培养等,只有其主要的小周期转折点碰撞时,大的变革就会发生。就象“共震”现象。同样的道理,一个行业的变化也有众多个细分市场的小同期组成,这些 小周期的“最大约倍数”时间,就是整个行业的巨变时间。而行业的基本推动力量,是这些细分市场中的“最小公因数”。
创业的人开始是很难摸到产业发展的脉搏的。所以机会的第三级很难企求,但要知道有这样一样境界存在。最近的王石与潘石毅对房地产的判断就不尽一致。谁是对 的?王石。
你赢得的是怎样的机会?
有时候,变革的机会是无法创造的,你只能顺应。甚至不能提前。如此氢动力的投资,比如发生在联想的故事:做不做蕊?(柳传志与倪光南的决裂)
资源的阶梯:
创业一定需要资源,以后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资源。但同样地,资源的认知是有阶梯的。
第一级:物质的资源
我有资金,这是创业的理由吗?我有空置的房子,我有全套的摄影摄像设备,这些是创业的理由吗?当然这些是必要条件。
物质资源的核心是资金。资金的核心是盈利能力。盈利能力的核心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求把资源的认知提升到第二层次:
第二级:关系的资源
“关系”只有中国市场才讲吗?怎么可能!是人都讲关系。由于每个人都拥有对特定特质资源的支配权,人们之间可以交易这种支配权。交易可以是公开的以市场价 格进行,也可以非公开的低于市场价格进行。每个人都希望有低于市场价格的机会。方式就是寻求“关系”。
比如,有了友谊,价值是可以赠送的,有了爱情,价值是可以共有的,有了信任,价值是可以转移的。在中国,关系的第三种力量威力极大。就是转移。这种转移, 又是单向的,在两极之间,一是国家集团,二是利益关系人。中国经济中资源,就是人体中的血液,通过政府这个心脏一吸一放。政府扮演着投资方、需求方、购卖 方的角色,所做的是收钱和花钱。收和花的过程,都发生大量的转移。这是最大的“关系”市场。
所以中国的关系资源,几乎主要是与权力方的关系资源,发展关系,就是“圈官”。
即使刻意回避与政府发生关系的企业,当他持续五年以上,或者规模超过了1个亿,他就没有其他选择。要么合作,要么牺牲。戴国芳因为合作而壮烈牺牲,史玉柱 是合作后死而逃生。施正荣是合作后欣欣向荣,王石是合作后气定神闲,马嘉良是合作后一帐风顺,周海江是合作后前程远大。不合作中最狠的是禹作敏,最屈的是 诸时健,最悔的是汪延(沈阳飞龙)。
其实,中国市场的现实是:政府本位,计划本位。创业者的是:处好关系,把好分寸,定好方向,做好本职。不要有非份之想,不要有狂妄之想,不要有侥幸之想。
将更多的精力转向资源的第三级:圈人才。
第三级:人才的资源
你拥有怎样的资源?
刘邦这个皇帝,得来年毫无争议。他自己曾自问自答。“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萧何;安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使无绝,我不如张良;领兵百万, 克敌致胜,我不如韩信,此三者,人杰也,我能用之,此我所以得天下也。
问题一:刘邦运气好,三人一开始就跟了刘邦吗?
问题二:三人的能力是靠刘邦传、邦、带培养出来的吗?
想想德鲁克所言创业的第四个条件。他要能够吸引人才跟他一起干!
能力的阶梯:
第一级:独立做事的能力
在很多中小企业中,老总是第一能人。因为他拥有能力的第一级。
因为他是第一能人,每件事只有他做得最好。
延伸的现象是:1、听话的员工,2、不满的员工、3、搭便车的员工(隐性不职称的员工)、4、不满的领导
解决的办法只有一条:走向第二级。
第二级:合作做事的能力,带兵的能力
让员工分工、协作。主持这样的分工和协作。
和第一级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第一级是一对一的指挥,第二级是一对多的管理。
当这种管理也难道顾及时,你要考虑将自己的能力升到第三级。
第三级:管人做事的能力,带将的能力
要有将将的能力。必是帅才。
你具备怎样的能力?企业中的众多问题,是否源于你能力的瓶颈?
创业的阶梯,决定着企业的转型与成长。
您正踩在哪一级“阶梯”上?
作者: 卜安洵 中国制造业企业管理专家、大任咨询首席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