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纠结到协调
关键词:美国 政府 央行 美联储 历史
假如我们用最简单的词来描绘美国政府与央行之间的关系,可以把1913年美联储成立作为分水岭,在那之前美国一直很纠结,在那之后则一直很协调。
这与其是政治与金融之间的关系,倒不如说是资本家与民主之间的关系,更贴切地说是享受独立的自由与回到大英帝国的资本殖民统治之中的纠结。
这种纠结从1789年建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1913年J.P.摩根去世)一直存在,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与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这两位开国元勋之间,到尼古拉斯-比德尔(Nicholas Biddle)与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关于是否为美国第二银行延期争议之间,再到杰伊-古尔德(Jay Gould)与尤利西斯-格兰特(Ulysses Grant)在黄金价格究竟高到什么程度才合理之间,再到J.P.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与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Jr.)之间,银行家与总统都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虽然这些金融奇才们也被前任总统及相关政客所利用,但继任者历来都采取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做法。
从根本上看,资本主义者代表的是英国与法国的势力,是与英法有必然的联系的,核心是依附和利益关系。而联邦政府代表的是民众的意志,核心是自由与主权。
这两党之间的是非恩怨一直让美国很纠结。
从汉密尔顿倡导并执掌的美国第一银行到尼古拉斯-古尔德执掌的美国第二银行,再到杰伊-库克通过承销美国国债,用财政手段协助林肯政府击败了南方联邦,再到古尔德帮助美国解决了农民种植出的谷物制作成面包并销往国外,而不至于发霉烂掉,遏制了美国经济的倒退,再到放弃银币之后,美国政府面临民众对黄金的“挤兑”而导致国库的黄金空虚,1895年2月2日连1000万美元的黄金都拿不出来了,资本家J.P.摩根再度力挽狂澜,承销美国政府的1亿美元的国债,而成为“政府的保护神”。
最终,虽然这些资本家们,这些“货币贵族”们,都曾经为政客们立下汗马功劳,但几乎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汉密尔顿被从总统到纽约市长竞选落败的亚伦-伯尔(Aaron Burr)在决斗中杀死;比德尔的银行遭遇破产,野心也随着事业的落败而死掉,与杰克逊在两年内先后辞世;杰伊-库克遭遇想谋求后林肯时代的总统宝座而抛弃了跟他的联盟,古尔德在格兰特抛售国库黄金,金价暴跌之时,出于自保而抛弃了盟军菲斯克(Jim Fisk),这导致其众叛亲离,有十万之众出席1872年被情敌杀害的菲斯克的葬礼,但人们无法原谅其囤积黄金的投机行为,在1892年去世的时候,几乎没有人去参加他的追悼会。
而J.P.摩根更是在被西奥多-罗斯福的继任者伍德罗-威尔逊政府的“反托拉斯”审查委员会主席阿尔塞纳-普若(Arsene Pujo)以及首席律师塞谬尔-昂特迈耶(Samuel Untermyer)与的压力下,在75岁的时候死于怪病。但在随后公布的遗嘱中,人们震惊的发现,除去收藏品之外,摩根的所有资产竟然只有6800万美元。这个数字在美国建国初期还算天文数字,但在一战爆发前夜的1913年,就已经不算什么了。
因为单纯当年摩根的美国钢铁公司收购安德鲁-卡耐基的钢铁公司的时候,摩根支付给对方的买价就高达2.25亿美元。
在这120多年之间的纠结之中,美国一直在思考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中央银行。
摩根之后,这一思考进入到了实质性的争论阶段。美国这一“民主”政权不可能脱离开资本主义者的资金支持,同时资本主义者对美国的贡献,数次都起到了悬崖勒马、力挽狂澜的作用。这也使得政府“亏欠”了资本主义者很多。但假如在政府内部给他们更多的权利,又会有损民主制度的“颜面”。
民主主义与资本主义这对冤家,在争斗了将近一个世纪之后,摩根的去世并引起的反思让争论变得有更清晰的倾向性。最终达成了一项折中方案——那就是成立联邦储备银行(即美联储),将利率的制定与货币的发行权,全权授予一家纯粹的私有中央银行。
这个来源于保罗-沃伯格(Paul Warburg)提出“国会控制美联储,总统任命董事会成员”的原则,让美联储成了一个“总统任命、国会审核、独立人士任董事,银行家做顾问”的貌似绝妙设计。
汉密尔顿所设计的第一银行(中央银行)与比德尔所执掌的第二银行,美国总统都有权代表美国国民购买其中的20%股权。而1913年成立的美联储和第一银行与第二银行一样,被设计成由私人持有股份,不同的是,在股份构成中,原来属于政府的20%的股份被拿掉了。
美联储通过利率和银行储备金控制银行的信贷,从而实现了彻底摆脱黄金和白银对贷款总量的刚性制约,让货币控制更具有“弹性”的目的。
应该说,美联储以及其前身的中央银行,所体现的都是作为银行家的资本家的意志,那就是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从正面的帮助国家取得(针对英国)战争胜利,到取得南北内战的胜利,从帮助美国开发西部金矿到解决农民以及来自农业与工业产品的出口问题;帮助政府解决战时经济所需要的资金问题,到在和平时期所承担的通胀压力问题。而自己则可以从政策支持中得到稳定的美元与债券的投资收益。
血淋淋的收益都被冠以美国民主与自由以及先进的理念的标签与形象,实质却是用纸币去掠夺别国的资产、资源、民意等硬资产,甚至那些连纸都算不上,而仅仅是货币政策的数字变化而已。
随后“一战”刚好爆发了,美联储乘机向欧洲放贷,到1917年他们国外房贷量就高达23亿美元,这些钱大部分流入了英国与法国,换回的自然是大量的黄金储备。而利率是由美国财政做担保的,一旦英法战败,美国经济势必遭到巨大冲击,所以威尔逊总统的对外政策向英法倾斜,并于1917年出兵助战。同时美国政府向国民征收高额的工薪税,战争结束前对最高收入者征收率一度高达67%。
一战结束后,为了鼓励欧洲热今年在国内重建家园,修复战乱造成的伤害,美联储执行低利率,大量输出美元,然后采取矫枉过正的做法,并导致了1929年10月爆发的金融崩溃。在那个时候,美国又祭起了贸易保护的大旗,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反美热潮,并让金融危机在1933年才达到顶端。其间,银行家跳楼、工人失业、企业破产,美国从实体经济到金融经济全线崩溃。
可惜那个时候,唯一能接替摩根力挽狂澜的本杰明-斯特朗(Benjamin Strong)已经去世,他曾经说“联邦储备制度的建立就是给美国经济设了一道防火墙,它能预防货币危机的出现。即使货币危机出现,也不必惊慌,一位它还赐予了我们靠发行货币解决问题的手段”。
第二次世界战争的时候,美国故技重施,并在战争焦灼到即将见分晓的时候参战,以最小的代价换取了战胜国的身份,并得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名正言顺地向世界推销美元、美国文化、美元资产与美元债券,同时把原本节衣缩食的美国人变成穷奢极欲、寅吃卯粮的人,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寄生虫。
而纵观美联储成立以来的近百年历史,正如本人某篇文章中所说的,是“扩张路”,至少美国总统不会再对中央银行的运行说Stop了。假如在那之前美国总统还有20%的投票权(也可以说是否决权)的话,那么从股权上讲,美国总统已经仅仅有权任命美联储主席,而无权关闭美联储了。这就是资本的力量。
换个角度,美联储也不过是美国政府的一颗棋子,把原本应该由国内民众独自承担的国债外销给国际社会,通过世界银行、IMF以及WTO的体系,让全世界的人民一同分担。
政府通过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得到民意,任凭财政与贸易赤字以及国债再庞大都不害怕,而百姓可以通过美联储避免收到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的伤害。而美联储更可以依托强大的政府支撑,从全世界源源不断地获得稳定的利益。
这就是美联储诞生之前与诞生之后的根本区别。
所以我们几乎可以断言:
任何对美联储、IMF、WTO以及美元的膜拜,都是对本国家利益与民族的背叛。因为美联储与美国政府之间的策略性协调,正是美国利益最大化的保障。
贾春宝
2010年6月17日星期四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