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六十一


道德经第六十一章原文如下: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读过多遍以后,渐渐地对这一段话的含义初步有了一点了解:

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使天下百川河流都在这里交汇。雌柔常以安静定守而胜过雄强,这是因为它居于柔下的缘故。所以,大国对小国若能谦下忍让,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任和依赖;小国对大国若能谦下忍让,就可以荐容于大国。由此可见,或为大国对小国谦让而取得小国的信赖,或为小国对大国谦让而取得大国的包容。大国与小国之间不过是各“取”所需而已。“欲兼畜人”即接纳吸收别国加入自己的联盟;“欲入事人”则是加入别国的联盟。两方面各得所求,此中大国特别应该谦下忍让。

道德经的第六十一章可以说是一部外交经典理论的精华,深刻地阐明了国与国之间如何有效地进行外交。在现代世界各国林立的情况下,大国和小国都具有相对性,绝对的大国,为数顶多一二。就某一个国家而言,当其与其他国家打交道的时候,不管是处于大国的地位也好,还是小国的地位也罢,谦下忍让,总是应该绝对遵守的外交原则。

在世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谦下忍让也是重要的相处原则。世间人与人的关系常常也包含有大小相容相依的内蕴。两人同时出现在某一社会空间,由于两人的社会地位、财产状况、学历资格、能力大小、家庭背景、健康情况等等各不相同,而这些不同情况的汇总交合会形成一个人在某一时间和空间中的“大小”,如果能够遵守谦下忍让的原则,就能够和该时空中的其他个体或是相互信赖,或是相互包容。如果不能遵守谦下忍让的相处原则,就很可能会出现互不相让、互相排挤、互骂互辱,相互攻击。

在社会上,群体与群体、单位与单位的相处原则也应该是谦下忍让。群体与群体、单位与单位同样含有大小包容相依的内蕴。当两个群体或两个单位遇到含有关系相处的时空,它们之间也会因为各自的社会层次、资产状况、技术水平、产能大小、单位背景、远转状况等等各不相同,而这些不同情况的汇总交合会形成一个群体或单位在某一时间和空间中的“大小”, 如果能够遵守谦下忍让的原则,就能够和该时空中的其他群体或单位出现相互信赖,或是相互包容。如果不能遵守谦下忍让的相处原则,就很可能会出现互不相让,互相倾轧,相互攻击,互伤互损。

世界要和谐,社会要和谐,人间要和谐,其中最最重要的一点当推严格遵守相处的谦下忍让原则。不管你与相处的另一方孰大孰小,总能严格遵守谦下忍让的原则,你就一定能够和对方或是相互信赖,或是相互包容, 一切都能呈现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