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睿
看惯了世博的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今年,类似的口号很多。如今年的5.17电信日的口号:“信息技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类似的口号叠加的像一个绕口令,总之你的生活更美好不是你自己争取来的,是城市带给你的,当然,再往前推导,是信息技术带来的。
好像有点吹毛求疵。口号在我国一直不陌生。如计划生育的口号,如义务教育的口号,如“少生孩子多种树”等带有强烈导向色彩的口号在80年代红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我们直到现在仍未能发现致富与少生孩子有多大的关系,当然我们更不理解,口号喊了这么多年,沙尘暴却一年比一年厉害。
有时候口号是没用的,就像大人对小孩子的说教一样,在孩子眼里,那种说教不过是一种大人宣泄的途径,与己无关。但有的时候口号是有用的,有用的时候是在塑造城市人文关怀的时刻。
看到很多的人在说自己的城市有多垃圾,污染有多严重,官员有多腐败,治安有多乱套。很多被提到的城市我去过,更多的我没有去过,也许那些人们习惯性的发现城市的阴暗面,也许他们希望城市生活更美好。但,希望变成失望后,他们开始对城市生活失去了耐心,开始抨击。当然,这与城市的管理者有关,也就是说,该城市并没有带给人们希望。
人们习惯性的期待未来的生活,人们习惯性的期待环境的改变,这是一股成长的力量,是期待个体与组织一起变化的动力。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个体的变化快,个体的差异性导致了组织的变化并不能满足个体成长的需求,但恰恰我所在的这个城市,一个名声在外的二级城市却做到了期待中共同成长的城市与人民的发展轨迹。
唐山,以前我从未在博客中提及过的我的家乡。几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军用机场搬离市区,腾出大片土地用于新城规划建设,民用机场完成校飞。南湖采煤沉降区成功改造成世界级生态公园。曹妃甸港口初具规模。环城水系马上通水通航······在唐山,我有很多的想不到,比如我想不到唐山居然能建成民用机场,我想不到污染了多年的青龙河、沉寂了多年的陡河会被重新治理规划,成为环绕唐山全城的景观水系,比如我想不到香格里拉大酒店会来到唐山落户,我更想不到诸如“万科”“绿城”等做内一流的房地产开发商齐聚唐山。
以上是我所不能想到的,机场缩短了唐山与世界的距离,环城水系使唐山的整体环境面貌发生巨大改变,国内一流的开发商齐聚唐山使我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空前改善,应该说,每一项在外地人看来的政绩工程,在唐山人看来正在温暖着人们的心里。以前也许更多的人提到唐山会说“大地震”“暴发户”“煤矿、铁矿、钢铁、水泥”。但现在,“山、水”唐山的美丽图景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生活在这里的我,其实很久之前就想写一篇关于家乡的文章,因为看到很多的人都在抨击自己的家乡,我弄不明白为什么我生活的这里会带给我这么多的感动。现在我才逐步知道,一座城市,人们在改变这座城市的时候,这座城市的精神也会逐步渗透到我们的灵魂。改变,是一个中性词,也许真的如人所说,改变一个城市,管理者更看重的是眼前利益。但,在唐山,你会听到更多的这样的回答:“现在的环境真的比以前不知道好了多少”“没想到这个地方能改造成这样。”“我们老百姓真担心如果xxx离开唐山,现在唐山的这些项目还能不能坚持下去。”“我们真的舍不得xxx这样的领导离开唐山。”在百度唐山吧里,类似的帖子随处可见。
写到这里的时候,肯定会有很多的人觉得这是一篇软文,觉得我很五毛。但其实,没有来过唐山或者没有亲身经历这几年变化的人,并不知道唐山人民这几年伴随城市建设而增加的家乡自豪感。以前出门,会和人家说,我们这里有多少豪车,现在出门会和人家说我们有南湖、有曹妃甸,更有一个让人舍不得的管理者。
为了避嫌,我隐去了那个管理者的名字,但我并不避讳他所带给这里人民的幸福感。更多的时候,人们对幸福感永远不满足,没有最幸福,只有更幸福。这是对的,幸福是对需求的逐步满足所累积起来的。可贵的是,这座城市在这几年的变化中,幸福感确实逐步累积,人民在城市这一点一滴的变化中不断的被满足和被感动。
所以,城市,不一定让生活更美好。有很多的城市让人民死的早---韩寒语。但城市确实应该让人民体会到她带给我们的一切改变,让人民不断体会在她的点滴变化中的满足,也只有与城市共同变化的人们才能深刻的体会,生活更美好的幸福含义,也才能给一个城市的管理者定下这样一个至高无上的定义:“我们真心希望他能在这个城市多干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