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端午节




  

  端午节到了,家家都飘出了粽子的香味,节日的味道随着粽子的清香沁入肺腑。可以想象,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如果没有了粽子,还真的很难找到其他属于这个古老传统节日的特征。我们这代人,对过去许多多姿多彩的节日习俗总是难以忘怀。在这个传统的佳节之际,我不由得又梦回童年,一遍遍地在心里回味儿时过端午节的情景。

  童年的端午节,留在心中的都是美丽的色彩。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孩子们的手上、脚上都系上五彩线,脖子上挂着精美漂亮的香囊,衣服的纽扣上拴着用白麻扎成的小扫帚。据说,这样可以驱虫、避邪、防病。还有节日特征最明显的,就是家家户户都把艾蒿挂在门两边,摆在窗台前。据说,这样可以驱虫防瘟,满室、满院清香宜人。

  当然,粽子更是端午节的主题。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就把大黄米和粽叶泡好,第二天我也早早起来,靠在母亲身边,看着母亲手上把一张张粽子叶卷成一个漏斗形,满满的盛上大黄米(当时的辽西老家没有白糯米),转了一圈,就把大黄米包裹得严严实实,然后嘴中咬着一根细棉线,翠绿的粽叶在手中自如地翻卷着,只几下用细线一扎,一个有棱有角的粽子就包好了。

  刚出锅的粽子,热气腾腾的,那个香啊,真是馋人。剥开粽叶,里面的大黄米金黄嫩滑、清香四溢。那爽口、那香甜,真是吃了难忘。我和弟弟妹妹围坐在母亲身旁,蘸着当时的“古巴糖”,吃着、笑着,那种和睦、温馨的感觉合着粽香,涌满了我的心底。

  现在,国家规定端午节放三天假,有了余闲和余钱的人们自然更加重视这个传统节日了。每年这个时候,家家包粽子,有的单位还分粽子。粽子的主料也不再局限于糯米,有的甚至以鱼翅、高档药材如冬虫夏草等入粽,所以在市场上出现了天价粽子就不足为怪了。我想,现在的粽子,已不仅仅只是一种有纪念意义的食物,更是一种日益深入人心的独特的饮食文化。

  端午节,年年都会来,但我的童年却再也不会来了!给了我们最温馨最快乐的的端午节的妈妈也不会再来了!如今,面对这四处飘香的粽子,我已没了少年时的那份激动,可它们却引起了我对粽子的许多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