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被招魂


    南阳。小学生。二月公子,二月河。这些信息组织起来,一幕讽刺剧。

    二月河出来代表学术界了,“新《三国》的编剧认为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学术界也不会把他表达的东西当成考证,大家也可以不信的。”首先,诸葛亮是市委书记的儿子、省委书记的养子,找块地开垦开垦玩玩,应该问题不大;其次,即便诸葛亮是农民,那时候可没有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之分,他有找块地开垦的自由。

   当一个城市,为了一个娱乐产品而严肃的时候,可笑之极。诸葛亮就算现在还活在南阳市,又将如何?我现在说,诸葛亮不仅躬耕于襄阳,而且是襄阳人。

   

    正望间,忽见徐庶拍马而回。玄德曰:“元直复回,莫非无去意乎?”遂欣然拍马向前迎问曰:“先生此回,必有主意。”庶勒马谓玄德曰:“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玄德曰:“敢烦元直为备请来相见。”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玄德曰:“此 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 下一人也!”玄德喜曰:“愿闻此人姓名。”庶曰:“此人乃琅琊阳都人,覆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乃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其父名珪,字子贡,为泰山郡丞, 早卒;亮从其叔玄。玄与荆州刘景升有旧,因往依之,遂家于襄阳。后玄卒,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尝好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因自号为 ‘卧龙先生’。此人乃绝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驾见之。若此人肯相辅佐,何愁天下不定乎!”玄德曰:“昔水镜先生曾为备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 下。’今所云莫非即‘伏龙、凤雏’乎?”庶曰:“凤雏乃襄阳庞统也。伏龙正是诸葛孔明。”玄德踊跃曰:“今日方知伏龙、凤雏之语。何期大贤只在目前!非先 生言,备有眼如盲也!”后人有赞徐庶走马荐诸葛诗曰:“痛恨高贤不再逢,临岐泣别两情浓。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徐庶荐了孔明,再别玄德,策 马而去。玄德闻徐庶之语,方悟司马德操之言,似醉方醒,如梦初觉。引众将回至新野,便具厚币,同关、张前去南阳请孔明。

    这意思还不是很清楚吗,诸葛亮顶多算个籍贯琅琊,户口襄阳的人,不能因为他在南阳开了个公司,就非得说是南阳人。而且,那时候的南阳,和现在的南阳市,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

    或者也可以认为,诸葛亮是因为拆迁而离开襄阳到南阳;可惜如果他活在南阳,也会因为拆迁而离开的。http://www.baidu.com/s?tn=baiduadv&bs=site%3A%28chinanews.com%29+%C4%CF%D1%F4%B2%F0%C7%A8+%BA%DA%C9%AB&f=8&wd=%C4%CF%D1%F4%B2%F0%C7%A8%BE%AA%CF%D6%BA%DA%C9%AB%B1%A9%C1%A6+%B2%F0%C7%A8%B0%EC%D2%C9%CE%AA%C4%BB%BA%F3%BA%DA%CA%D6&n=2

    http://www.chinanews.com/estate/estate-lspl/news/2010/06-01/2315202.shtml

    我上学那会儿,我们县城因为要招商引资,就让所有的学生每个人傍着一个彩旗,在公路两旁长时间站着,一等到哪些傻逼领导和三流投资人来的时候,还要拍手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话。当初那一拨大路朝天各站一边的同学们,都在忙着生计,而看到南阳又有组织小学生拉横幅拒三国时,觉得还不如我们当时呢,好歹那时候还冲着虚假的GDP叫唤,现在是冲着什么叫唤呢?收视率?

    二月河这个时候站出来说话,只能表明一点:有些文化人,其实也就这么点文化。

    首先,诸葛亮一直是个山东人。这点有兴趣的人自己可以去查琅琊。

    其次,汉时的南阳,和现在的南阳,完全不是一码事,现在的南阳人热情可嘉,只是错将恐龙当成了中国龙——恐龙和中国关系不大,只是和某些不太走运的女人有关系。

    第三,即便不看三国演义,看三国志,也可以看出南阳正在愤怒地跳跃的人如何可笑、无知,或者因为某种目的故作无知。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珪,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硃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有个不是作家的人,叫裴松之,曾经作注如下:

    【献帝春秋曰:初,豫章太守周术病卒,刘表上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南昌。汉朝闻周术死,遣硃皓代玄。皓从扬州太守刘繇求兵击玄,玄退屯西城,皓入南昌。建安二年正月,西城民反,杀玄,送首诣繇。此书所云,与本传不同。】

    【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当然,也可以有当代著名作家兼写编剧的人,最好是六月火什么的,跳出来说,学术界不Care裴松之,因为他是宋朝人,没有建立科学世界观。

    一个山东人诸葛亮,因为老子是市委书记,因此而有机会读了些书;然后又因为老子在政府换届时不慎下岗,于是被安排到老子的老同事、另一个省委书记那儿继续学习,最后在乡下开了片地种种,锻炼身体,你就得说他是这片地上长出来的庄稼,还要别人也都和你一样认为。而且,你这样认为,还仅仅因为现在这片地属于你了。简直太可笑了。

    【“新《三国》的编剧认为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学术界也不会把他表达的东西当成考证,大家也可以不信的。”著名作家二月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诸葛亮躬 耕地就在南阳。南阳在汉代是大都市,有《南都赋》为证,它在当时是除首都之外的第二大城市,经济、文化、教育等都极为昌盛。张衡、张仲景等名垂千古的优秀 人才也都是和诸葛亮同时期的人。而襄阳在当时很小,出现诸葛亮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好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出现了一拨顶尖人才,我们可以理解;但突 然在穷乡僻壤里冒出一个诸葛亮,那就不可思议了。《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己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过了一千多年,现在说诸葛亮不是在南阳躬耕,这是没有依据的。

对于诸葛亮躬耕地之争,二月河一直保持着自己的观点。他曾在多个场合发表言论说:“历史不是一团泥巴,谁想捏个啥样是啥样;历史也不属于有钱人,历史是属于人民的。”二月河相信,真理总能越辩越明,他对某些地方的做法很不以为然,认为是“很滑稽的事”。】http://www.hfsme.com/Article/Show.asp?ID=167

    历史属于人民的,这句话听着太耳熟了,但是二十四史可都不是不是人民写的,也不是为人民而写的。

    穷乡僻壤里冒出个诸葛亮,那就可不思议了。孙中山的家应该叫上海滩,或者好莱坞,至少也应该叫哈佛。

    本人在清华东门上班,过了一天之后,说我在北京上班或者说海淀区上班,而不是在清华东门上班,这是没有依据的。

    结论是: “二月河认为他能够代表学术界,老百姓也不会把他表达的东西当成学术,大家也是可以不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