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议北京地铁提价 真需要勇气


  郑成飞

    北京的交通拥堵,似乎成了顽疾,溃痈在身,百般不适却无良医。近日,北京市政协委员向市发改委建议地铁高峰时段对非交通卡持卡人票价提至五六元。市发改委表示市发改委表示,将开展轨道交通票制票价研究,包括研究采纳委员关于提高无公交IC卡人群票价的建议。

  一时间,提此建议的市政协委员、北京建筑设计院副院长陈杰犯了众怒,一大堆头衔的他转眼成了"无证游医","被"脑子有问题了。

  常忆北京昔日,如今人多车堵。早起晚回家,为避人多处。涨价、涨价,迎来板砖无数。



  北京市降低公交地铁的费用就是为了鼓励老百姓多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缓解交通压力,实际上效果十分不错。

  不得不说,在明知涨价无益于交通改善的情况下,还提出这样的建议,真的需要勇气。

  谁都知道,地铁人多了,难道简单的涨价就能扭转早晚高峰期间摩肩擦踵的"盛况",就能将一列列人气爆棚的车厢变的"寂寞"?

  大蒜涨价到7元一斤,咱可以鄙视它一句"蒜你狠",不吃还不行--实在不行嚼两口蒜苗或者蒜苔。

【伦敦地铁能接受裸体者,北京地铁不能容忍低票价?】

  可如果在当前的收入水平和经济条件下,大米白面的价格涨到10元钱一斤,难保专家委员们会说没有粮食吃可以吃肉嘛。地铁拥堵你可以坐私人飞机啊,赵本山都买了。

  不久前,上海街头一个找不到厕所的女人当街小便,引起热议。不知道专家们会如何处理?是多建一些公共厕所或增加明显的标识,还是高收费坚决让她憋着?

  春运人满为患,无数的黄牛"已经"证明:把200元、300元的火车票涨价到800元、1000元,依然挡不住回家人的脚步。难道官方要证明自己比"黄牛"更有实力?

  近年来,不少专家表示,买房是刚性需求、买车是刚性需求,其实出行更是刚性需求。人生在世,吃喝住行,尤其是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漂在这个大都市里的人绝大多数是来自外地的打工者,月薪2000-5000元居多,在粮价稳增、水价上调、房价高企的情况下,这些奉献了青春、智力和体力的中青年人,难道还要被限制出行?在国家强调调整财富分配机制的时候,他们还要被权力杠杆重置那点微薄的收入给财大气粗交通运营商?

  至于没有公交卡的旅游者,有几个人会为了多花那三五元而为你错开高峰时间。即使北京的车价提高到6元,与深圳比高吗?而且,外地游客是可以办临时乘车卡的,即使不退那点押金,多乘坐几次车,也扯平了。



  不得不认同这样一种说法,高峰时段提高非交通卡持卡人票价是为全面涨价的一种试探,与缓解交通压力无关,与增加利益集团收入相关。真的不希望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在全国取消户籍限制,让人民享受平等的户籍政策的呼声中,难道北京市会人为的树立一个同国籍不同车价的笑资吗?

  其实,专家们高居庙堂之上,能想的还有很多。

  日本的国土面积37万平方公里,拥有汽车超过8000万辆,北京面积16808平方公里,汽车保有量400万辆,日本的面积约为北京的22倍,汽车保有量约为北京的20倍,但日本却以交通事故少、死亡率低、通行率高等闻名于世。相信不少专家去考察过,人家为什么做的好,笔者没去过日本,不做评论。



  北京地铁一年的运输量达到10多亿人次(截止5月4日,北京地铁公司所辖8条线路今年已累计运送乘客突破5亿人次,达5.04亿人次),还不包括公交车、旅游包及6.5万辆出租车的运力。而2009年北京接待游客数量为1.7亿人。365天平均下来,每天的游客数量约为465753人,即使这些人不乘坐公交车、不打出租车、不乘坐旅游大巴,全去乘坐地铁,在每天的早6点到晚9点的时间段内,每小时乘坐地铁的游客数量约为4.6万人,这仅仅是北京地铁日客运量达480万人次的百分之一。3、5元票价,和宝贵的旅游时间,你会选择谁?

  咱们考驾证的时候都学过,缓解交通压力的有效方式是疏而不是堵,但到了实际操作中,难道只有价格一途吗?难道教科书都是骗人的?

    很多时候钱能解决问题,但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而交通拥堵是个问题。(郑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