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桶放鞭”与“土炮护地”
作者:礼泽洲 来源:礼泽洲文集
这几天,武汉农民杨友德成了新闻人物。缘由则是这些年最为沉痛却一直在重复上演的事件:拆迁和征地冲突。他承包的土地和鱼塘被征用,赔偿款谈不拢,面对强拆,他用礼炮自制“土炮”,打退了数次进攻。(经济观察网)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游击队由于弹药奇缺,便将老百姓家中的土制鞭炮放在铁捅里燃放,这“啪”、“啪”的炸响就如同机关枪扫射出的子弹,吓的鬼子屁滚尿流……如果没有老百姓“铁桶放鞭”的支持,哪来的抗战胜利?
斗转星移,强拆队进村了,家园毁了!老百姓重新拿起了自制“土炮”打的不是鬼子,而是那些破坏和谐稳定的社会败类。
杨友德在签“不违法”的协议时,强烈要求加上“我决不先违法”,意即对方违法在先,他有反击的权利。对不法伤害有权进行正当防卫古今中外不论在那种政治体制下、法律体系下都几乎得到认可的社会规则,一个农民竟然要在和地方政府的协议中特意申明,真是够辛酸的。地方政府看到的不是社会稳定的大局而是蝇头小利。
综观海内风云,明太祖朱元璋在回忆自己造反时说“我当时要是有口米汤喝,没有官府压迫也不至于造反,咱朱重八也就是一个地地道道老实巴交的农民……”明太祖朱元璋得出的结论是“永远不能得罪农民”。
封建帝王对老百姓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新时代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该拿什么镜子来照自己呢?
时间回落到2005年,巴西10万贫农造反要土地,“无田者运动”在占领的农场中竖起红旗,旗子上还印有手持镰刀的农民。因此,这次抗议浪潮也被称作“赤色九月”。有人说,中国不是巴西,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只要有口米汤喝,不可能“揭竿而起”。
如今,社会矛盾最为突出的焦点就是土地拆迁补偿,当前土地纠纷不断增多、案件比重明显增大、矛盾较为突出的新形势,“水则载舟,亦能覆舟”。我们惟有依法治国,国才能久安!民才能永享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