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是怎样炼成的?


  
  剩女者,单身大龄女是也,一般称25周岁以上女性为剩女。据保守统计,2009年北京“剩女”已突破50万,《海峡时报》称北京剩女已达80万,创世界之最。近期,江苏、湖南、浙江、安徽卫视等均推出大型真人交友婚恋类节目,而且收视率奇高,这从又一个侧面说明了剩女之多。剩女们往往为“三高”人群: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我们不竟好奇,剩女是怎样炼成的呢?

  在古代传统男耕女织农业社会里,或者近代公有制为主体农业社会里,现代工业极不发达。农业为主的社会,生产专业化分工水平较低,市场经济不发达,家庭与家庭之间交换商品的种类与数量较少,主要生产活动——男耕女织所需要的人力资本一般是体力与手工,专业化知识与技能不太重要。在市场范围与专业化程度限制下,单个男人或女人仅仅依靠个人劳动与交换所得,一般只能勉强维生,很难达到小康水平,一旦有个天灾人祸,维生都可能困难。

  传统农业社会里,既然单个男女的生产与交换所得有限,而在家庭内部,男女又可以细化诸如男耕女织,“你担水来我浇园”的之类的专业化分工,强化男女各方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那么,男女组成家庭往往能带来“家庭盈利”,因此,传统农业社会里的剩女就比较少。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市场经济发展,工业化与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个人积累知识与技术在市场将越来越值钱,著名口号“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便是证明。随着人力资本积累与收入提升,单个男女应对病灾的能力也就随之提高。在企业与市场领域,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化,效率将不断提高,家庭内部的分工合作优势相对减弱,男女双方组织家庭带来的“盈利”相对减少,于是剩男剩女便越来越多。

  同时,随着市场化与专业化相互促进与发展,投资于生产性人力资本的收益越来越高,投资于感情领域的收益相对减少,这个角度看,高学历、高技能、高收入的女性成为高龄剩女的可能性就增加了,剩女们往往是“三高人群”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从生产性人力资本与感情生活相对优势比较角度看,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女孩成为剩女的可能性增加,从事第一产业的女孩成为剩女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同样,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人力资本报酬较高,相对于经济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剩女也相对较多。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发展,工业化与专业化程度提高,个人在企业与市场的收入增加,家庭组织的分工优势与效率优势相对缩小,剩女就会随之增加。同时,随着知识与技能报酬增加,投资于生产性人力资本的资源包括时间、精力、物力等将增加,投资感情的资源相对减少,这又从另一个方面强化了剩女增加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