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拥挤费”关低碳什么事?
未来,私家车在繁忙时间进入繁忙路段,将有可能被征收“拥挤费”。昨日,由市建设与管理局编制出炉的《厦门低碳城市建设》,透露了这一信息。此外,《厦门低碳城市建设》还提出多项规划、建议,以推进低碳建设。(29日海峡导报)
http://www.fjsen.com/d/2010-05/29/content_3265202.htm
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以后,“低碳”二字迅速成为一大热词而走红,人们开口闭口似乎都离不开“低碳”,一些政策、措施总是想方设法跟“低碳”沾上边儿。按说,大家增强环保意识、气候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注重发展低碳经济,是件值得称许的好事,可让人担心的是,现实中的某些“低碳现象”已然变味,甚至走向异端。
此前有个别地方将城管赶小贩说成是为了“低碳”,就曾让人哑然失笑,如今“道路拥挤费”也打着低碳的旗号出台了。征收“道路拥挤费”就能达到低碳的目的吗?当然未必,如果人家不在乎多支出这一笔费用,依旧上路排放二氧化碳;而且,单把私家车作为征收对象显然有失公平,难道公家车上路就不会排放二氧化碳么?
发展低碳经济,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树立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不是一味地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既然当今国家对汽车产业不是限制而是鼓励,那么为低碳而限行本身就与国家产业政策相冲突;而把低碳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更不靠谱,有些收费未必不可以,但牵强地假低碳之名义收费,让低碳背黑锅,到头来只会挫伤公众的低碳意识和热情,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因而,笔者觉得,该咋整咋整,别老拿低碳说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