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德国人写中文名


    应本市成人教育学院邀请,本周六他们办教育推广活动时,我去协助作一些工作。我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坐在那里给需要的人写下他们的中文名字。

    

    起先我想就拿钢笔写,虽然久未用手书写中文,底子还在,几笔下去感觉找到,不会太难看。后来在家里对着一直未用的毛笔和砚发了半天呆,终于坐定,拿出姿势,试着开写。那是真叫一个惨不忍睹。知识这东西,可以学来,也可以忘记;技艺更是。我们这辈人,小时候都是拿写大字当正课上的,临摹了多少本不记得,只是毛笔一在手,姿势自然就摆出来了。

    

    字写得真难看,还好是写给外国人看,我决定还是就用毛笔了。我们磨研的样子他们肯定没看过,大家的书法他们也不会有多少人懂,我就是一中国人写中国字,本来就不是练家子,也算不上丢丑。

    

    感兴趣的人还真不少。让我犯难的有两个,一个是Georg,英文翻译为乔治,可德文是另外的发音,我在那一刻完全没想起“盖欧克”或许比我写下的“吉尔克”更贴切;另一个是对方自己写错了自己的德文名,结果我写下的中文当然发音也是不对的,但当她重复自己名字时,我已经写完了。都是先拍照留了影再写中文名在照片空白处,所以我没有告诉她这个名字发音是不对的。这让我有一些小小的遗憾,但更多的其他的名字,还算是准确。中文可以用作外文名字的字其实也不算多,要好看还要不显得太中国名字化。

    

    自己没机会拍照,校长趁她闲暇时给我拍了几张。权作纪念。这件事让我有些新想法,咱们的书法真不应该荒费掉,只变成有兴趣孩子在课外的艺术课,还是应该放入教学课程,当作主课上。文化的传承,对中国人,用毛笔书写漂亮的文字,就是很重要的一种。这也是国粹,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