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感知生活的一种能力


  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人用一生的去探讨的问题。人活着,都在追求着幸福,可是幸福究竟什么呢?却很少有人悟清其中的道理。人们说,幸福是一种感觉,你感觉到了,你就是幸福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很容易感觉到幸福,而有的人却很难感觉到幸福。我说:幸福是感知生活的一种能力,容易感觉到幸福的人拥有这种能力,很难感觉到幸福的人缺乏这种能力。

  记得很小的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叫《牧马人》,男主人公因为父亲的问题被打成了右派,后来好不容易娶上了媳妇——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说,她喜欢她们家乡那种一抬头就是满眼绿色的感觉。在贫瘠的大西北,那个流落他乡的勤劳女子,在他们的小屋前筑起了土院墙,并在门前栽上了树,两个人过着贫穷而又幸福的生活。当时,对我印象很深的是在大西北的荒漠上生长的绿树。女主人公在缺吃少穿,而且还受到鄙视的情况下,依然热爱生活的那种态度,深深地打动了我。

  小时候在农村,邻家有个嫂子,打布丁的衣服也能被她的巧手做的漂亮;平时挑水、锄地、喂猪,都是边干活,边哼着歌;在却吃少穿的年代,她变着花样把地瓜、大豆,做成各种好吃的零食。她家的院子总是开满鲜花的。那时候小,我不明白,同样的生活景况,为什么其他人总是愁云满面,而临家嫂子却总是那么开心。现在才明白,她是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所以她是快乐的,她很容易感觉到幸福。

  现在的人们,拥有丰厚的物质生活,可是不快乐的大有人在。烦恼呀,抱怨呀,痛苦呀,愤恨呀,甚至还有愤世嫉俗轻生的。人们感觉离幸福越来越遥远,其实,是感觉幸福的能力缺乏了。在日益丰富的物质世界里,人们迷失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善良、淳朴、感恩……人类被自己所创造的物质世界异化了。人们的感觉出了问题,无法灵敏地感知自然、感知真情、感知人世间的真、善、美。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很多人的不幸福是缘于同别人的比较:人家有大房子,人家有轿车,人家有显赫的地位,人家有……有些人开完同学会,就会不舒服,尤其是男同学。其实这种不舒服都是自找的,到了成年以后,就应该明白,任何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快乐和烦恼,人生所谓的选择其实没有高下之分,只有付出的代价不同。不要找借口说,自己生活不幸福是因为挣钱太少,君没见,所谓的款爷、富婆,不幸福的也大有人在。不要认为生活不幸福是因为没有娶到心中的“白雪公主”,殊不知“白雪公主”脱掉公主裙,刁蛮任性起来还不如身旁的糟糠妻。不要以为生活不幸福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嫁一个如意郎君,要知道郎君其实要靠爱心和诚意打造如意的。我时常惊讶于山野峭崖上的一树桃花,就那么一点点土壤,它竟然能够生根发芽,努力向上,吸收阳光雨露,开出鲜艳的花朵,接出丰美的果实。这就是能力,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感知幸福的能力!

  生活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感知的过程,相同的时间经历,感知却是不同的。时间因为感知的不同而有了长短和薄厚。一个热爱生活、充满爱心、懂得感恩的人,他的感知幸福的能力就强一些,他能感知到花草飞燕的乐趣,能够感知小桥流水的遐意,能够感知帮助他人的快乐,能够感知到爱别人和被人爱的温暖和幸福,他懂得受人点滴之恩,理应涌泉相报的道理。

  让我们抛却杂念,净化我们的灵魂,感知生命,感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