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专用通道”通向哪里





“领导专用通道”通向哪里

戎国强

地震逃生演习,第一位的是什么?是逃,只有逃得快,逃得顺利,逃得安全,才有“生”,师生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样的道理还用讲吗?甚至,这算得上是道理吗?如果这还要强调,又说明了什么?

5月12日,昆明某中学搞了一场地震逃生演习,该校一位网名为“老厕所”的学生在他的QQ空间写下了日志《领导来了,地震逃命走这边,演习还是演戏》。文中说,学生从四楼下去,只能走两该楼梯,空出六个楼梯,给视察演习的领导做专用通道;以致于两个楼梯“人多得已经没法动”,用了近10分钟,才从四楼下到大堂。到了底楼,又不让学生通过比较安全的空旷地带,到操场集合,而是通过穿过重重建筑物,从六层的建筑物下冒险穿过,到学校正门集合,因为领导在正门。“挤得差点发生踩踏事件!”

云南应急救援科学技术学会总工程师侯昭敏读过这篇日志后说:“这个孩子写的这篇日志,反映了当前许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危机管理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逃生演习只为完成任务而不讲有效性。”从专业角度看,侯昭敏的话并不错,但是,在校园安全频频响起警笛的时候,为什么还会出现“对危机管理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的现象?难道孩子的血流得不够多吗?背后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很多行政行为,往往是按照以权力为本,而非以人为本的政治伦理运转的。地震逃生演习,什么是第一位的事情?是“逃”,逃得快,逃得顺利,师生的生命才有保障;但是,在这所中学的这次演习中,第一位的不是师生安全,是领导视察方便。8个楼梯(通道),两个用于师生逃生,六个留给领导“专用”——2∶6,师生和领导的人数比例是多少?谁为谁服务?谁对谁负责?这位学生在日志里问道:“我们在演习还是演戏,我们是学生还是演员?”

演员(师生)为观众(领导)服务,符合剧场伦理。在这一伦理支配下,什么都可以拿来演戏,小到打扫卫生,大到安全演习——人生命,也可以成为演戏的道具。“戏”演得好,“导演”有功,“观众”满意,“导演”升迁就有戏——我们的公共资源,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在这种很正经、很认真的表演中消耗掉的。不过,连生命都可以当做演戏的材料,几个钱算什么?

校园血案频发,防暴钢叉、防切割手套、刷卡关闸,持枪护送都用上了,但这些都是应急手段,是非常态管理;早已形成的“群众为领导服务,下面对上面负责”的潜规则,并不会因此而改变;常规性的行政活动,一定是按照习惯的行为逻辑来展开的,它不会为孩子的血,为家长的泪所动。
这个写日志的中学生,不但有安全意识,更重要的是,他有“人”的意识,他知道自己是人,有人的权利,人的尊严,不应该被人拿来做道具。如果校长知道写日志的学生是谁,校长会表扬他呢还是讨厌他?据在中学任教的朋友说,这样的学生在学校里很少。这样的学生少,还不是最令人沮丧的。以这个写日志的学生为例,等他长大了,进入成人社会,会不会继续坚守“人”的意识?还是被社会潜规则同化,放弃目前的立场,甘心当“演员”,进而升为“导演”,反过来拿人家做自己的道具?我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甚至更大。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