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货为何赢天下 阿里布局珠三角


166年前的今天,莫尔斯(这哥们也是密电码的始祖,无间道与风声都为其门下走狗)发明了电报。电报内容是: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尽管,互联网时代已经让电报成为历史的尘埃,但也正是人类渴望沟通的欲望催动了技术的车轮,让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计划经济时代的标志是票,粮票、邮票、布票等等。市场经济的标志是钱币,然后是卡。互联网经济的标志是虚拟货币,数字被还原,介质多样化。也正是因为硬通货的变革,才带来了交易模式的改朝换代。从物物相易到财物相抵,人类的商业文明愈加世俗功利,在利益驱动下,价格战此起彼伏。每个扭曲商人的毛孔中都可以嗅到廉价的血汗与腐朽的铜臭气,伴随着黄光裕们黑色的原始积累被打入原罪的铁狱,似乎过去的路径遭遇了死围。

还好,网络拯救了商业文明,技术输入了新鲜血液,网货由此诞生,网商由此成名,网规在摸索中建立,网购在人群中流行。马云告诉同时代的中国人,我们拥有自己的电子商务。它不是空中楼阁,它可以白手起家。它不但雪中送碳还可以锦上添花。因为我们有阿里巴巴。

 

由于网络零售渠道的先进性,同样两件商品,“网货”往往比“线下货”要便宜很多,而且网络营销渠道成本低,所以网货新兴品牌的商品性价比远远高于传统品牌。这使得网货帮助中国制造业降低了迎接品牌创新时代的门槛,也缩短了时间。

网货代表电子商务时代流通形式的发展方向;因为网货的存在和流行,为中国制造提供更好的机遇和平台,网络时代人们的便捷快速优质的生活离不开网货。因为网络的透明性,加上淘宝摸索出的一套诚信保障体系,网络交易投诉更低,消费更有保障。2009年网货崛起,迅速发展成为主流化商品

在金融风暴肆虐的时候,阿里巴巴构建了一个多方收益的网货平台,这使得网货成为外向型企业转攻内销市场的重要手段。首先,买家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时,在淘宝和阿里巴巴的帮助下不仅搞定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且还向衣食住行迈了一大步。小本经营的卖家同样得到了实惠,因为这个平台聚集了天南海北的客户,这种一对一到一对多的生意,打破了疆域的界限,确是个伟大的实践。由此拓展到金融危机波及的中小企业硬是在阿里巴巴的羽翼呵护下完成了绝地反击,而且战绩卓著。这里是避风港,这里是练兵场。摆脱了农耕文明的束缚,我们正在拥抱互联网的巨大海洋,温暖且富有希望。

 

一切皆因网货而起,一切皆因网货结缘。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新商业文明的能量尽情地释放,只因为找对的路径,在最恰当的焦点。无论在哪种经济学的框架内,需求和供给都是相生相克的一对有趣的矛盾,难得有网络这样的杠杆,敲动了整个地球的能量。2007年<变形金刚>里的小男孩忙着网购与泡妞,2008年奥运开幕式门票在网上拍出天价。2009年诺亚方舟的船票成为全民娱乐2012的武器。然而,网货不仅仅是绝色私房、潮流靓装、数码精品,它还是一条条新产业链的温床。在今年五月的第四届网货会(7月9日-11日在广州流花展馆举办),据说有近十万淘宝卖家已经摩拳擦掌,积极备战。相信那时将会有很多新面孔与回头客欢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个新商业文明的缔造。毕竟,很多网商已经从进货渠道到经营理念完全被洗脑,在纷繁复杂的对抗中寻觅到了适合自己发展壮大的力量。

 

多年来,马云通过淘宝网和阿里巴巴这种网上购物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完美结合创造一种惠及中国十万家中小企业的商业模式。作为淘宝网和阿里巴巴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网货会落户广州、辐射全国的格局愈加明晰,2010年伊始,中小企业即纷纷预定全年的阿里三地网货交易会的展位,并且将阿里集团网货交易会作为企业全年拓展广阔内贸市场的重要战略伙伴。他们渴望蜕变,迎来华丽转身,这正是网货会的题中之义。无论是外贸基地广东,还是中小企业基地浙江,还是西部腹地四川,在不到一年时间里,阿里巴巴的网货战略已全面覆盖我国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

正如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卫哲所说,“网货交易会的投入短期似乎看不到利润,但是淘宝卖家往往以少量多批次进行采购,从长远来看,其持续效应不可估量”。马云预计,2010年淘宝网的交易量将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整体的网货市场将受益于未来的渠道市场,成为最主流的销售渠道之一。尽管这个数据只是预测,但是随着“网货”概念日渐深入人心。网货市场正呈现出“网货”加速品牌化、“主流品牌”网销化及“主流消费”网购化三大发展趋势。淘宝网十万卖家正是看到了网货会所蕴藏的巨大商机,这对于加速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