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去年年度汉字是“骗”,一半小马哥,一半阿扁,很形象地反映了民众的不信任感。其实,从古到今,骗术虽然花样繁多,但是内核从未改变。古有“仙人跳”,今有“钓鱼网站”,内核都是利用受害者的误判谋取不法利益。这种骗术借助网络的外衣,不再赤裸裸,而呈现忽悠的假面,让网友再次学习了两个成语:蛊惑人心、请君入瓮。——这便是“钓鱼网站”的真面目。
“钓鱼网站”,顾名思义,跟钓鱼很像,有诱饵吸引,把网友当鱼耍。只要上当,必掏腰包,属于一种网络欺诈行为。如今的不法分子经常利用各种手段,仿冒真实网站的URL地址以及页面内容,或者利用真实网站服务器程序上的漏洞在站点的某些网页中插入危险的HTML代码,以此来骗取用户银行或信用卡账号、密码等私人资料。使得网购的支付环节变得愈加危险。而且,近年来“钓鱼网站”成为全球性的流行病,严重地影响了在线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的发展,危害公众利益,影响公众应用互联网的信心。
钓鱼网站的常用伎俩便是伪装成为银行网站,窃取访问者提交的账号和密码信息。它一般通过电子邮件传播,此类邮件中一个经过伪装的链接将收件人联到钓鱼网站。钓鱼网站的页面与真实网站界面完全一致,要求访问者提交账号和密码。一般来说钓鱼网站结构很简单,只有一个或几个页面,URL和真实网站有细微差别。所以,广大网友一定得擦亮眼睛,识破诡计,否则将深受其害。由于吃亏的网友很多,所以调查统计显示,国内8成以上网民对于网上提供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其中,排名前四的安全隐患分别为——文件丢失、计算机瘫痪、网银账号被盗、信息资料被窃。近1/4的网民非常担心个人信息安全。
这种不信任是有依据的。今年年初,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网络钓鱼给网民造成的损失已经达到了76亿元,国内有1亿多网民在半年内曾遭遇账户或密码被盗的情况。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刚刚发布的最新月报显示,联盟受理并暂停域名解析的钓鱼网站为1785个,较上月增长70%,约有4500万网民因网络钓鱼蒙受损失。
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现在的网友,可谓投鼠忌器。“钓鱼网站”,成了网友心中的毒瘤,如果无法破除,那么在网上支付、交易的环节,只会造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局面。再加上,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安机关无法及时破案,即使造成了实际经济损失也很难追回,严重影响网民正常的网络使用。于是,大批的惊弓之鸟变得保守,对网络交易产生了很大的排斥心理,间接导致合法企业的网络经营定单及客户流失,艰难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也得不到维护。可以说,用户和企业,网友和品牌网站之间的良好关系也被破坏,“钓鱼网站”,其罪当诛。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有效遏制钓鱼网站呢?如果在现实中,顾客卖了假货,一定会上店追讨,除非店头给个说法,否则就将对簿公堂。那么,打游击战的小贩,肯定不大可靠,像那些门脸儿的店面则更值得信赖。因为,民间信奉“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的说法。问题是,这“庙”也分个三六九等,网络上的“庙”说跑就跑,可怎么办,“钓鱼网站”就是钻了这个空子。为了打好补丁,让网友安心,应该尽快完善第三方身份诚信认证。为什么老品牌惹人爱,那是因为诚信。就像郭富城在《白银帝国》中拎出祖宗牌匾的意思一样,你这个网站通过了第三方身份诚信认证,有了明晃晃的标识,网友们才认,才敢大摇大摆地在这里交易或支付。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方身份诚信认证信息和标识是保障网民及企业合法权益的最佳途径。
“钓鱼网站”不除,将给企业的网络正常经营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影响。从安全的角度,它让网友的电脑成为“肉鸡”,任人宰割,让网友的账户成为“金矿”,任人开采。久之,谁还敢在网上动购物的念想,网络交易的信心没有了,那些用心良苦经营的企业势必遭受冷遇,由此带来了行业的冰冻,真是件残酷而可怕的事情。“钓鱼网站”对网民、企业以及互联网健康发展都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因此必须得有股力量站出来,维护正义——这就是第三方网站身份诚信认证,第三方网站身份诚信认证将全面保障网民、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三方网站身份诚信认证,无疑是“钓鱼网站”的掘墓人,它让受骗上当的网友重新找回了当年秒杀的购物热情,让辛勤耕作的企业重新树立了金字招牌,让网购行业和电子商务继续发展壮大,让互联网环境也能够更加净化。从社会意义上来说,它重新黏合起来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链条,使此前梦魇般的陷阱无法害人,那些不法分子无处藏身,所谓的骗局也就不攻自破了。因此,有理由相信,第三方身份诚信标识的推出,将会大大降低“钓鱼网站”兴风作浪的概率,同时也会让更多品牌网站验明正身,发扬光大。赏罚分明,是为上策。
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也提醒网友,目前不少网站已经在网站首页底部安装了第三方网站身份诚信的认证,比如像京东商城就安了一个叫“站点卫士”的标识,网民应首先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的网站资质信息(企业登记信息、网站域名注册信息等)来判断网站的真实身份,以规避网络风险。网民在应用电子商务时应养成查看网站身份诚信信息的使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