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经济形势和楼市调控,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微妙变化。先是温家宝总理5月13日在天津考察时,在继续宣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同时,坦陈“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不少”,引人注目地提出要“防止多项政策叠加的负面影响”,后有胡锦涛主席5月18日在会见外宾时少有地强调,“各国应继续坚持刺激经济举措”,这个“各国”当然包括中国。
众所周知,对楼市的刺激是我国对抗经济危机时“刺激经济”的主要举措之一,来自高层的声音难道预示着,笔者在楼市新政推出不久预测的《本论调控将速战速决》将提前应验?
就在不久前被传得沸沸扬扬的“物业税”、“房产税”、“更严厉的调控政策”等传言,据报道,又被住建部、国税总局、发改委的人士非正式地否认,政策玩起了“躲猫猫”,难道政府真的是象笔者在《引而不发或是当下调控高招》所说的那样故弄玄虚?
显然,高层的声音绝非无的放矢,政府的行为也不会是故意玩弄谋略。最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已引发人们对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这将对我国出口的恢复增长带来巨大影响。国内股市在楼市调控以来的单边惨烈下跌,已引起高层对楼市调控给宏观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的高度关注,虽然高层声音不是直接针对楼市调控,但楼市调控是这次股市下跌的主要因素是不争的事实。在一系列新的情况下,楼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必然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实际上,本轮楼市调控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机会主义色彩。我们知道,这次调控主要原因是过去一年来房价上涨过快,有资产价格泡沫化和助推通胀的风险,并且由此引发了相当的民怨,但真正让政府敢于下决心实施调控的因素,却是今年一季度我国高达11.9%的GDP增长率,政府觉得有本钱可以敲打一下房地产,既调控一下有些过热的经济,又可平息一下民怨,一箭双雕。
政府当然深知房地产的重要性,所以这次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措施,是揪住投机投资购房这一战术层面的问题“大打出手”,既可以短期奏效,又尽量避免伤及房地产及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次调控的措施基本是改良而非改革,这成为笔者判断楼市调控未来走向的基本出发点。
依据目前的情形看,对楼市的调控可能要让位于稳定经济增长的大局,未来一个时期政府出台包括物业税在内的更严厉的、系统性的调控措施的可能性已大大下降。但调控毕竟进行不久,房价总体上还没有出现一个像样的下降,政府会在战术层面上继续做文章,未来不排除在市场监管、土地开发上继续出台一些更苛刻、更加非市场化的规定,逼出开发商的供应量,逼开发商下调价格,从而尽快实现调控目标,最近,各地开始推出调控新政的实施细则即属此例。而开发商也应审时度势,主动配合政府,就坡下驴,适时适度调整价格,以尽快促使政府结束这次调控,赢得行业的长期持续发展。
那么,难道就因为房地产的支柱产业的重要性,房地产行业存在的包括土地财政、粗放发展在内的许多许多弊端就难以革除了吗?房价是注定要成为许多人肩上的重负吗?
首先,必须承认在我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快速城市化的大国,房地产必将在一定时期内成为支柱产业,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而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过程,也还需要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房地产的发展与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矛盾,恰恰可以为经济转型、调整保驾护航。况且房地产自身也存在一个产业升级的问题,这次上海世博会让人们看到了城市生活的美好明天,也预示着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巨大空间和美好前景。
简而言之,房地产的发展会为经济转型提供保障,而经济转型又将为房地产的制度变革创造条件,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只有这一过程圆满完成,房地产才能回归成为一个普通行业,政府才能不必每每去进行尴尬的楼市调控。
至于房价问题其实不是靠房地产自身去解决的一个问题,当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得以完成,城市化、工业化长足发展,人民就业充分,收入稳定富足,房价才能从根本上不再成为一个难题!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