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资本论


 
在人类的原始时期,劳动者是将自己的劳动与自然资源相结合生产出各种劳动产品的。在这个时期,劳动创造财富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是,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一些勤劳者或侵略者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并且将财富本身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这样就产生了资本的概念。资本是财富,但它不是单纯的财富,而是与劳动者相结合的财富。如果没有劳动者与财富的结合,那么资本也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见,资本产生于财富与劳动者之间的相互结合。用公式表示:
 
资本=财富+劳动者
 
从该公式中可以看出,构成资本的二要素是财富和劳动者。财富与劳动力相结合就变成了资本,资本脱离了劳动力就变成了财富。其实财富的概念目前也是比较丰富的,比如物质财富、技能财富、精神财富等。
 
《政治经济学词典》对财富的解释:“财富即‘社会财富’或‘国民财富’。通常是指某个社会或国家在特定时间内所拥有的物质资料的总和。它包括一切积累的劳动产品(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和用于生产过程的自然资源(如土地、矿藏、森林、水源等)。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科学技能是生产的前提,也是国民财富的组成部分。尚未参加生产过程、未被开发的自然资源,是潜在的国民财富。一个社会或国家所拥有的科学理论(包括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文艺作品、文化遗产等,构成该社会或国家的精神财富”。下面就来看看,这里都有些什么形式的财富可以作为与劳动者结合为资本?首先,物质资料是可以与劳动者相集合,它可以作为集合劳动的财富。其次,劳动经验归劳动者所有,它已经包括在劳动者方面,因此不能包括在构成资本的财富一方。还有,科学知识也包括在劳动者一方,也不能在“财富”一方进行计算。由此可见,能够作为构成资本“财富”一项的只有物质资料了。
 
有人认为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政治经济学词典》中的定义:“资本是用于剥削雇佣工人而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俩者之间基本相同。只是在你的定义中将“剥削雇佣工人”删去而已。但是,如果在资本的定义中没有“剥削雇佣工人”的存在,也就不能体现财富与劳动力的结合,就会使资本的概念模糊不清,就不知道“剩余价值”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因此我认为还是《词典》中的定义比较准确。
 
资本是财富与劳动者的结合,这种结合创造了新的财富(剩余价值)。但是,这种意义上的“资本”就不是完全归资本家所的,即一个资本中有两个所有者,财富是资本家的,劳动力是劳动者的。因此,在分配过程中就产生了按照资本家的财富投入进行分配,还是按照劳动者投入劳动的多少来进行分配的问题。
 
那么根据什么来分配新产生的财富(剩余价值)较为合理呢?
 
要解答这一问题,就应该首先了解劳动成果是由什么创造出来的。如果是劳动创造了财富,那么就应该实行按劳分配。如果是财富创造了财富,那么就应该实行按资分配(这里所说的“资”指的是资本家投入经营的财富,而不是与劳动者相结合的包括劳动者在内的资本的概念,可以将其理解为“按财分配”或“按钱分配”)。如果是“劳动+财富”创造了新的财富,那么就等于是“劳动+劳动创造的财富”,最终还是劳动创造了财富。财富当然不能创造自己,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使财富不断增加。财富一旦到了劳动者的手中就变成了资本,就发挥了巨大的生产力,而财富在资本家手中是不能变成资本和生产力的。由此可见,是劳动者将财富变成了资本,而不是资本家将财富变成了资本。劳动者不但创造了财富,同时也创造了资本。因此,实行按劳分配才是最合理的。
 
现实中的分配不是按照这一概念的资本进行分配的,而是按照资本家投入的财富数量来进行分配的。在按资分配的过程中也并没有将劳动者包括在内,并没有将剩余价值按照某一“合理”的比例分配给劳动者。资本在创造财富的时候包括劳动者在内,而分配剩余价值的时候又将劳动者排除在资本之外。这就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秘密之所在。财富本身是分配的结果,而不是分配的依据。从这一角度讲,按资分配实质上也就是一种重复分配。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有人认为,资本家的财富投入生产提高了劳动效率,因此应该按照投入的财产数量来分配新财富。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是资本的参与提高了劳动效率还是劳动方式的进步提高了劳动效率?这一问题是非常容易解释的:当然是劳动方式的进步提高了劳动效率。证明如下:
 
因为:相同数量的财富在不同劳动方式的条件下所获得劳动效率不同,
所以:财富投入生产与劳动效率不发生关系。
 
因为:不同劳动方式有不同劳动效率,
所以:劳动效率是由不同的劳动方式所决定的。
 
人类社会既复杂又简单。说简单,一人、一物、一思想,但是思想是人的思想,因此也就简单的中剩下一人一物了。说它复杂,人有万千,各自不同;物有万物,物物有别。需要简单,就从一人一物去进行思考。需要复杂,就从万千事物中去寻找规律。对于经济而言同样如此。喜欢简单,干活吃饭。偏爱复杂,商品交换。
 
注意: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极其复杂”的经济形势之下!
 
2010年5月19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