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版新政“缓兵之计”推助房价报复上涨


  今年四月份开始,国家对房地产政策调控实施“铁桶式”围剿房价,政策之“一刀切”调控,让购房者和开发商都很痛苦,击溃楼市再上涨房价之嚣张趋势。但是,大的房企自新政出台调控后,依然没有下降房价的痕迹,其成为个别开发商营销炒作的借口,例如恒大全国85折,其实下降幅度才10%左右,根本是“没下降”。目前北京和深圳两“地方版”新政楼市调控已经出台,虽猛烈却政策执行成为“空头文书”。有的地方政府完成不采取“快刀斩乱麻”风格,不但不积极配合国务院新政,出了地方版具体政策楼市调控细则的城市,执行上存在“手下留情”。

  甚至地方政府为开发商在五一黄金周楼市不受影响,推迟地方新政调控措施时间;或者已经制定好新的地方政策,推后公布时间,等待市场回暖。地方政府其实也担心政策整控过于猛烈,楼市产生有价无市的现象。例如广州政府相关部门在北京和深圳新政策出来一周后,立刻向市场和发出“政策调控严厉程度和警告开发商的信号”。但是,到目前依然未见广州出新的政策细则。2010年5月16日广州珠江新城某楼盘用拍卖方式,一次性抛售780个车位, 最高售价达54万/个,最低价为29 .3万元。如果按地价算,每平方米已逼近2万元,比小区楼盘当初的房价还贵,购买时间从清晨持续至晚上7时。

  政府也是担心房价下降影响到地方GDP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及供地计划,尤其是今年房地产市场属于明显楼市盘整期间,非常有可能今年楼市会是一个观望年。才出现地方政府有意拖延调控政策,或找借口不执行国务院新政要求。例如上海市和广州市及海南市等其他城市,新政策出台时间是“有打雷不下雨”,采用“缓兵之计”,为开发商托市。部分城市个别楼盘让利了一点,就是鼓吹房价要下降40%或60%,说什么楼市要崩盘了,经济要崩溃了。结果依然没攻破开发商“死撑硬扛”房价不下降之心理。

  目前国务院新政或已出了地方新政策的城市,都是围绕“限购”套数和限房贷及增加土地,房源,保障房,限价房,经济适用房等供应,另外是收回地王和空置土地费及监督开发商按时开工得措施,并且加快“三旧改造”增加市场供应,同时,“严打”开发商捂盘惜售和囤地炒地及扩大保障房开发比例,调整房源结构,目的是缓解供求不平衡,平抑市场买卖供求紧张的矛盾,打击投资投机炒房,遏制房价疯狂上涨,楼市回到理性状态。本次政策调控可谓“猛而狠”,有点到面的“封杀”投资炒房和打击在开发商的胸口上。

  由于未考虑到政策对市场的承受力,不仅误杀了改善需求和刚性需求,还让楼市陷入僵持的观望局面,成为政府楼市政策调控最大“败笔”,简直是“自食恶果”,不但没调下房价,反而导致房价“反扑”报复上涨,犹如金融危机楼市到了崩溃边缘。造成中国大半一线城市楼市一片萧条,投资客更甚至闻风丧胆,成交萎缩程度简直“一策降千套”。部分开发商靠雄厚的资金实力,逆市疯狂上涨房价,甚至放话“我们决不会下降房价之威胁政策和购房者之话”。

  毫无疑问,政策过于“急功近利”,才导致楼市面临2008年观望现象。政策出来之后,效果是有,却“无辜波”波及到二手房地产市场,让中国房地产市场被进入新一轮“洗牌”。其实,国务院新政策“国四条”和“国十条”已颁发实施一个月有余,随着首个落实国务院新的地方版严厉实施,房价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例如4月30北京“京十一条”横空出市,一周过后,有数据说“北京楼价直降8000元/平方米”,二手房成交萎缩六成,甚至出现业主和投资客资金被套血本无归的现象。但是,从实际成交平均价格上看,开发商涨价再打折,等于没下降。例如5月6日深圳“十三条”新政策出来后,市场上传言,深圳一周之内房价下降3000元/平方米,成交萎缩到六成,甚至出现二年前深圳中介公司“倒闭门”,或部分中介公司关门店而工作人员休假的事件,大量中介公司员工离职另找工作。但是,大部分开发商依然保持着预期房价会继续上涨心理,不愿下降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