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车最大问题是本土化失误
法国雪铁龙和标致进入中国已20多年,但其销量却排在造车历史很短的自主品牌吉利、比亚迪之后,究其原因,是这两大知名汽车品牌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存在重大失误。在与东风集团的合作不是很成功的情况下,寻求与长安汽车的合作,或是其改变在华尴尬处境的一个明智选择。
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公司——PSA上周与长安汽车签署合资意向书一事,无论媒体和网友怎么评说,只因主角是法国人,这故事就注定引人入胜。
目前PSA在中国的处境可谓“不死不活”:2009年,东风雪铁龙和东风标致一共卖了27万辆,同年中国乘用车销量1000多万辆,南北大众销量之和将近140万辆。27万辆,仅相当于一汽大众、北京现代或比亚迪一个车型的销量。
不提法国人的广州-标致之痛,自PSA和东风集团1992年成立神龙公司(后又成立东风标致雪铁龙,但车型标识分为“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至今已将近20年了。如今,依托中国大市场,几乎所有合资品牌都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而法国人却仍在为生存而奋斗!
法国车究竟怎么了?
法国车质量不行吗?显然不是。从最早的神龙富康(PSA与东风集团首款国产雪铁龙,由神龙公司生产),到最新的东风雪铁龙C5和东风标致408,近20年来没有发生过重大质量问题,安全口碑绝对在日系车之上,动力、舒适性和油耗也表现不差,相反,法国车充满艺术灵感的造型始终不乏铁杆拥踅。
“法国人太浪漫,很长时间,他们好像就没搞清楚,造车是为了卖车而不是为了自我欣赏,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一位东风雪铁龙北京经销商对《国际商报》这样说。他以神龙富康、国产毕加索和赛纳为例说,在‘老三样’年代,县团级干部坐普桑,公司小老板买捷达,两厢富康实在太超前了。毕加索的造型就更别提,轿车面包两不像;赛纳又是个两厢半设计,动力和操控都非常好,可倒退10年,中国人买车是全家客货两用,除了极少数年轻另类,谁买这车?
2009年,年销量不到2万辆的富康黯然退市,而捷达和普桑的年销量则长期稳定在20万辆以上;而在此前,国产毕加索和塞纳已相继停产。几番折腾下来,雪铁龙品牌形象大损——两厢富康卖不动,就敲出个屁股来(富康988),结果就沦为出租车;毕加索卖不动,上市不到一年就降价5万,“真是一步到位啊,”这位北京经销商不无讥讽的说。
而真正致命的是,由于有着更为复杂的原因,PSA在中国失去了最佳市场机会。如果拿到今天,两厢富康、毕加索和赛纳都不愁卖,法国人的“杯具”就是给竞争对手做了垫脚石。由于销量长期上不去,东风雪铁龙的网络扩张受到极大影响。据了解,如果不是及时推出了两厢和三厢世嘉,东风雪铁龙的经销商估计会有1/3撤资。国产C5上市之后市场反应不错,单店销量与迈腾相当,但因网络跟不上只能损失销量了。
本土化的重大失误
根据《国际商报》对有关知情人士的采访,PSA的中国销量做上不去,既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合作伙伴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其本土化的重大失误。
首先,PSA不信任中国人,这是业内尽人皆知的事实。在PSA(中国)总部,重要职位几乎清一色由法国人担任。在标致雪铁龙(中国)汽车贸易公司,进口车销量长期低迷,法方却从来听不进中方的意见,反而傲慢地归因于“中国人不懂汽车”。年销售计划历来是“拍脑袋”——“奥迪A6一年卖3万辆(2003年-2004年),难道C5还卖不了5000辆?”结果,C5销量只在2005年超过了1000辆,其余年份大都维持在700-800辆。因为销量太低,售后就跟不上,更换一个配件要等半年,面对用户投诉,经销商急了就从新车上拆。
其次,PSA不珍惜自己的品牌,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神龙富康这一生动的失败样本。1988年,PSA旗下的雪铁龙与东风集团的合资企业名称不叫“东风雪铁龙”公司而取名“神龙”公司,第一款国产雪铁龙也不叫“东风雪铁龙”而取名“神龙富康” ——一些人曾经不无自豪地称其为“民族品牌”。只可惜,这个民族品牌有些不伦不类:从后面看没有问题,不仅有“神龙富康”中文标识,还有东风汽车的双燕图标;可是从前面看,又赫然顶着雪铁龙的双人字车标。
“神龙富康”的令人不解在于:一向唯我独尊的法国人怎么就轻易放弃了自己的品牌?业界很久以后才搞明白,法国人接受“神龙富康”主要是因为,一是合资企业成立之初法方股份低于中方,面对中方过强的话语权,PSA没有像大众汽车那样坚守产品标准和品牌理念;二是法国人目光短浅,只满足于赚取新车型引进初期进口零部件采购的丰厚利润,无意在产品生产和营销等环节上花气力打造品牌。而中方在相当时期内又根本不懂得如何做品牌。
再有,PSA与东风集团的合作缺乏长远战略眼光。20多年来,PSA基本没有针对合资企业管理层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法国总部培训。“给法国人干没有什么前景”,这是PSA北京总部和武汉合资企业多位离职中方雇员的看法。反观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从企业高管到工程技术人员,再到同济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汽车专业在校生,可以看到一个制度化的大众汽车德国总部为中方培养汽车人才的计划。同样是20多年,大众汽车是和中国合作伙伴一同成长的。
长安-PSA猜想
PSA在本土化问题上的重大失误,并不说明东风集团就没有责任。长安汽车与PSA结盟,相信它一定会高度重视对方与东风集团的合作不是很成功,中方究竟有哪些失误。
据一位熟悉当年神龙公司情况的人士向《国际商报》披露,PSA和东风集团在合资企业内部的争斗很厉害,管理也很混乱,产销计划就更是“拍脑袋”。等到产能大量放空,产品质量下降,销量大幅下滑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合资企业发展时,双方这才明白过来:合资企业高管只能代表合资企业利益,而不应该是中外股东的代言人。
需要提及的是,东风集团与日产、本田和现代起亚的合作都很成功,2004年,东风本田当年投产当年收回投资,堪称业界奇迹。这又反衬了PSA自身的问题可能更多,近年来,PSA的全球竞争力是不断下降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与PSA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让东风集团吸取了不少教训。
长安-PSA的合作前景充满悬念。焦点问题只有一个:双方都是为提升各自销量而走到一起的,那么未来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合作模式?根据PSA披露的合作框架,双方将首先在商务车方面开展合作,轿车合作则语焉不详。著名独立车评人钟师对《国际商报》的分析是,商务车合作很可能是一个烟幕弹,PSA另图新欢,但又不愿得罪东风集团,所以就拿商务车说事,内心里想的绝对是轿车。事实上,PSA和长安的商务车销量都很差,利润只能来自轿车。
可问题是,PSA的雪铁龙轿车产品基本都已引入东风雪铁龙生产,东风集团是不可能撒手的。标致的产品线很长,堪称仅次于奔驰,但在东风标致生产的只有少数几款。某位资深汽车人士的看法是,如果将东风标致整体变身为“长安标致”,或是将其后续车型拿到新的合资企业生产,恐怕是长安和PSA最期望的,但这也只是一个猜想而已,东风集团肯定不会答应,当然,这也要看双方协议是怎么签的。
东风雪铁龙北京经销商认为,法国车的最大问题就是不能及时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这应该是新的合资企业重点考虑的问题。他说PSA旗下的两大品牌往高了做难度很大,20万以上的合资品牌竞争太激烈,PSA的重点应该是在巩固中档车市场的前提下,车型大幅下探,推出7-8万以下的车型,甚至可低至4-5万,这既符合节能减排的潮流,也是PSA和长安汽车的长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