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极度悲观和未来的精神寄托


最近私下连续发了几篇评论,核心观点突出在未来的政府信用泡沫、全球通胀和经济萧条三方面,其中无不透露出一种“极度悲观”的看法。

 

虽然站在此时此刻,我们看不到有多乐观的前景,但相信大部分人绝没有我看得这么悲观。其实早在数月前,我老板从北京来上海的时候,在饭桌上我就毫不掩饰地说出了,对未来“极度悲观”这样的话。

 

这个未来有多长,我自己真得不清楚,但我的逻辑中,现在全球经济的问题真得很难解决。为此,我在年初就逐步形成了一些预言性的想法,并下定决心后在2月初写了下来(认真地写预言是需要勇气的),发给了一些朋友,并在个人博客上刊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1675f0100hl03.html)。时至今日,一半以上的预言正在模糊的兑现着。

 

欧洲的政府信用已经动摇,技术上冰岛和希腊已经可以破产,但他们毕竟不是企业,不能被重组分拆剥离不良资产然后卖个高价(当然,靠战争可以,但现在似乎没人有这个想法。),现在也只能靠托管活着。这就好比插着氧气管和输液管活着的植物人。这些国家为了换取救助资金,牺牲了经济主权,采取了紧缩措施,这对于靠享乐和消费来支撑经济的南欧人民来说,似乎是致命的。因为他们人口红利早已不再,生产效率也远低于中国和日本这类“勤劳”的国家。我看不到紧缩政策下他们的经济出现飞跃发展的可能。当然,这或许就意味着,当新债再次变成旧债的时候,债务危机还是存在。债务重组吧,大家损失惨重;不重组吧,继续印钱。这就是政府信用泡沫形成的逻辑。

 

有人还把希望寄托于低碳经济,但我一直维持低碳经济无法明显提高生产力的看法。无论是新能源还是废物处理,要明显对生产力产生提高作用,除非它们的成本是极低的,可以让人类肆无忌惮的挥霍,这样才能加速生产。可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至少最近几年并不现实。织布机可以提高单位生产,蒸汽机不但提高了单位生产还提高了运输能力,电子和互联网大规模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低碳经济暂时还做不到这种质的飞跃。

 

所以,生产力的发展慢慢落后于不断积累的高昂的信用成本,这让我看到了经济萧条的可能。紧缩,经济活跃度的下降,是萧条的源头。经济萧条和金融危机不同,很少有标志性的倒塌事件,所以一开始人们往往不以为然,或者认为问题已经解决了,就像现在的债务危机一样。

 

如果说经济萧条的根子埋下了,那么充斥在全球的大规模流动性把通胀的根子埋下了。欧洲还在印钱,美国还不会收钱,中国在收但似乎力不从心。

 

最糟糕的情况,是经济萧条的过程中,伴随着高通胀的发生。我情愿看到伴随萧条的是通缩,至少那样我的积蓄还能让我过活几年。

 

然而,经济萧条不是世界末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最高的失业率也不过是25%左右,也就是一家人还可以有一个人可以出去工作。当然,经济萧条引发的战争另当别论,不过至少对于远离战争的人来说,日子还是可以过过的。在那个年代,迪斯尼的卡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好莱坞的电影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大家都沉浸一个美好的精神寄托当中。

 

 

 

                                                                                                             2010513日午

 

                                                                                                                                 于上海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