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这个时候在中央电视台作为嘉宾录制《实话实说》节目,遇到一位现场观众,他当时说的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深刻。他说:“自从儿子与教育两字联系上后就再没好日子过了。”想必很多家长都会有同感。
有多少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所谓的最好教育,找关系,托人情,花钞票。进了理想的学校,原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万事大吉了,没想到烦恼不断、郁闷经常。对孩子寄予的希望越大,心情也可能越不好。
家长的不开心来自于孩子的不开心。孩子为什么会不开心?原因很简单。当今的中小学教育只有一个追求,只有一个目标,考试好就是好学生,考试不好就不是好学生。考好了自然开心,考不好自然不开心。而考得好的是少数,考不好的是多数。因此,开心的家长和学生不是没有,但只是少数,而不开心的家长和学生是多数。
考好了就成才了?考不好就不成才了?都是不一定的。但是我们的家长和孩子都上了“分数”的当。当“分数”不尽人意的时候,心情也就一落千丈。全家人的心情随着“分数”的波动而起伏,多数家庭的幸福指数自然只能在一个低水平上徘徊。
不能让人开心的教育潜伏着巨大的危机。这种唯“分数”的单一价值追求的教育根本无法照顾到学生素质、特长、兴趣、愿望的多样性。今天的教育就似生产“标准件”的流水线,要把姚明压矮,要把潘长江拉长;要让韩寒成为陈景润,要让李云迪成为钱学森。当今的中小学教育不利于多数学生的成长,多数学生只能是陪衬,只能是绿叶。“面向人人的教育”只能是一句口号或者说是一个梦。学生中大量存在的自卑、自闭、压抑、厌学以及沉迷游戏、离家出走等等现象和事实都与这种教育不无关系。
家长、孩子都要善于正确认识今天的教育,尤其对“分数”要有一个正确的看法。当与“教育”相关的大多数人都能开心的时候,当今畸形的教育才能回归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