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可怕的事莫过于在一个错误的时刻一个错误的人给了我们一个错误的批评。
而对我们最坏的批评往往来自于我们的内心深处,它是一个内在的批评家。在内心里,我们对自己说话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本身的状态。比方,在我们犯错的时候,可能会对自己说,“啊,好吧!又是一次教训!”还可能会说,“你这个笨蛋,你这一次真把事情弄糟了!”亦或者会说,“你什么时候能够学会做好事情?”……
回忆一下我们犯了大错时如何自己对自己说话。是什么样的声音?批评性的、怒气冲天、讽刺挖苦,还是听天由命?
也许有人认为,既然内心里有一个声音,那就应当听从它。但批评的目的具有建设性,如果我们的内心的声音并不支持我们,那么还是应当改变自己内心的声音的,这对自己也很重要。
我们可以试着以批评的口吻对自己讲话,以难听的口吻说自己,并且注意一下我们说话的位置。那些话看上去是来自我们的大脑还是来自外部?是来自前面、侧面还是后面?感觉会是不一样的。然后伸直我们的手臂和拇指。不管批评声音在哪里,试着让它顺着胳膊走至拇指,现在我们在那里说话了。接下来,放慢声音并改变语气,使它听起来更感性,或者使声音变快,像米老鼠的声音。那样,声音的威慑力就小多了,对吗?
改变我们内心的声音其实很容易,但重要的是要记住,哪个批评声音的本意是好的——是为了阻止我们犯错误、帮助我们更好地做事儿,就试着用这样的声音与自己对话。有用的批评应当是建设性的、积极的。
试想一下,幼儿开始学习新东西。如果我们不停地对他们大喊大叫、每次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都说他们毫无用处,他们很快就会丧失自信心,并且会让他们也变得不安起来,甚至是急躁,长时间下去就会造成幼儿不良的心态。但是,如果改以激励的口吻指出他们应注意的事项或者使用赏识教育这样一类积极更好的方法,我们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能够在须臾之间改变自己的状态固然很好,但是,在需要自己做出最大努力的时候,始终感觉充满智慧会更有用处。顶尖的奥林匹克运动员不会在比赛当天感觉最佳,即使他们有着长达多年的训练。他们将通过调整自己的内心和身体,使自己在比赛的那一刻“自动”进入关键时刻 最佳状态。而这其中内在声音对运动员来说有多么重要?!
内在的声音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