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2004年曲江中学中学迁入新址,2005年学校的实验室、电脑室及74套教学平台全部安装齐备,校园环境基础建设基本完成,为曲江中学中学的新腾飞打下了物质基础(硬件)。2006年曲江中学中学申报了省级“创建书香校园”课题,则为曲江中学中学的新腾飞插上了翅膀(软件)。“创建书香校园”是一个过程,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结果,其关键是“书香”,即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和氛围,以及全校师生员工言谈举止里所透露出的文化素养。那么,什么是校园文化?它具有怎样的层次结构和功能呢?本文试图就校园文化的结构与功能作一探讨,希望对“创建书香校园”有所益处,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校园文化的层次结构与功能
校园文化就其结构论述较为典型的观点是:校园文化分为实物层面、制度层面与精神层面三个层次。可以说,这种说法较笼统,不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对于我校创建书香校园不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若以此为参照,也很难查找到学校管理中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从而没有较好办法解决某些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校园文化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层次,各个层次具有各自的功能与作用。
1.校园文化的第一个层面是校园动态层,它包括值周通报、升旗仪式上的值周小结;包括校园内的各种警示牌,名人名言,各种树铭牌、口号、公告栏等;还包括校园建筑的布局及其体现的文化价值。全校师生在校内外获得奖项的情况也属于第一层面的文化。另外,组织尹小星、李阳、黄词翰前来我校讲学这一事件,也是属于第一层面的文化。但尹小星、李阳、黄词翰的人生经历、感悟及其成长中所体现的精神却是我们校园文化中最缺乏的,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第一层面的校园文化的作用在于收集和记录校内的各种变化,这是最直观,也是全校师生随时可见和感受得到的。我们的值日老师、年级学生会干部及校医、水电师傅等所做的工作基本上是属于这一层面的。第一层面丰富校园文化的主要形式有举办各类比赛、组织成功人士到校讲学、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等。
2.校园文化的第二个层面是持续层的。它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实验室的操作程序、电脑室的操作要求、公物损坏赔偿细则,教学平台的使用要求,课组的计划,学校的学期工作计划,各种常规检查,年级组、班级的各项规定、学生行为守则、教师誓词等。程序层面的校园文化的作用在于评判学生是否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并对不规范者进行批评教育,督促各部门完成常规工作。班级的班干部,年级班主任和学校的教导处、政教处、体卫处、总务处和教研室所做的工作,大部分是属于这一层面的。第二层面丰富校园文化的主要形式是制定符合学校发展能激励教师乐教、启发学生乐学的人性化制度,规范提高教职工服务意识的规定;制定提高教师水平的培训计划,拟定兴趣小组运作的流程与规定及提高学生干部管理意识和水平的培训计划。
3.校园文化的第三个层面是经验层的,包括各年高考数据表、全校教职工会议、年级会议、科组的公开课示范课、多媒体系统的使用与维护、结对子、可以共享的教学经验、班主任经验、撰写论文的经验、制作课件的经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方式、学生写作的经验、学习方法与各项特长的经验体会、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方法与经验、体艺特长生培养的经验、组织策划大型活动的经验、开源节流的方法与经验等。经验层的校园文化的作用在于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高效的运转。第三层面丰富校园文化的主要形式是构建一个经验交流的网络平台--------经验知识库,犹如学校出版论文集。将富有经验的教职工撰写的教育自传挂靠在校园网上,共全校师生学习交流,以期垫高我校发展的整体基准水平。另外,教职工及学生的生活实践,积累经验,或是跟踪学习当前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的思想、理念和方法。
4.校园文化的第四个层面是趋势层的或是导向层的,包括新课标的培训,学校的发展战略、学校个年级组的课程设置、各部门的发展规划,各科任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导向,各位学生的目标的确立,老师和学生的休闲方式、休闲文化等。新课标无疑是国家教育改革的航标,是中学教师教学改革实践的指导理论,所以新课标的培训,具有了导向的作用。我们的学校在未来五年里要发展成怎样的一所学校呢?在未来十年里又要发展成怎样的学校呢?还是仅仅每年都围绕科教局下达的高考指标来运作呢?或者将新校搬迁是所提出的创建“省示范性高中”作为未来的发展目标呢?如果是的话,那么“省示范性高中”又是怎样的一个模式呢?该模式是不是学校发展的一个最好的样板,学生在这一模式中是否都能考上本科,或者是否都能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呢?我想,这是学校的发展战略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各年级组的课题设置虽不能违背国家要求的课程设置,但可以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当的校本课程。导向层的校园文化的作用在于将学校这一“航母”引向何方提供了战略指导。这一层面的文化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第四层面丰富校园文化的主要形式是学习其它兄弟学校的好的管理经验、跟踪学习当前企业与学校的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发展战略,并指导各部门拟定切实的发展规划。另外,校园网络的畅通,是校园文化丰富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会议也是倡导趋势的最好形式。如全校教职工会议上校长提出的观点:每一位教师要成为多元化的教师,可以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模式。这是一个导向:名师不是一种模式,各位教师尽管去探索自身的教学模式。又如06年高考前填报志愿的高三家长会,叶校在课室里以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全体到会的家长介绍了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资讯。这更是向家长们展示了学校的发展的趋势:学校朝着网络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5.校园文化的第五个层面是整合、综合、融合层的,它包括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办学理念。这五个方面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因此这五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也是本层面的校园文化内容。另外,社区文化或区域文化(马坝文化、禅宗文化)与我校校园文化的关联、企业文化与我校校园文化的关联,成功人士的成长过程中的人生经历、感悟及其不断奋斗的精神与我校校园文化的关联,也应纳入我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校训:崇德、明诚、笃学、致远,既体现了政府的办学要求,也体现了社会对学校的期盼,还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意图,更体现了学生的求学意义。我们要把固化在石板上的校训,活化到学生的心中。学风:勤学、静学、活学、乐学。教风:继承传统,改革创新,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校风:敏而好学、学而不厌、博之以文、约之以礼。办学理念:教书以教人为根,育人以育心为本。以上五个方面从不同角度整合、综合、融合了学校的目标。学校要实现目标,就得整合各方资源,构建由现实到目标的中介体系,建筑实现目标的桥梁。第五层面的校园文化作用在于整合校方可以利用的各方资源,去提升学校的品牌和学生的素质。第五个层面丰富校园文化的主要形式是积极把握时代精神和发展趋势,将其纳入到学校的文化的各个层面。
三、比照校园文化 发现我校存在的问题
校园文化可以辐射、影响每位学生的内心世界及其行为。厚重的校园文化可以涤荡学生心灵深处的污渍,可以提升学生的素质。当前,曲江中学的校园文化属于初创阶段,其体系不清、结构不明、功能亟待开发。可见,现在我校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出现管理中的各种现象或问题是必然的。当然,不是说,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达到相当的高度时,就不会出现管理中的问题了。
我校目前存在的主要现象或问题有
1.垃圾问题。如学生宿舍、教学楼是垃圾的重灾区,有大量的早餐用塑料袋、快餐盒、碗和各种包装袋。这一问题不是周一升旗仪式上严厉的措辞所能解决,也不是靠班会课上班主任的大道理所能杜绝的。解决办法其实就蕴含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中,即“育心”。虽然,老师在课堂上,在与学生的沟通中,都在“育心”,而且学校的布置,各种警示牌和名人名言都在起着“育心”的作用,但是,“育心”的效率却是很低的。这里有深层次的原因,容后再说。
2.网络问题。这里包括校园网络、学生与网络两个方面。2006年10月16日学校周工作安排中班会课主题是:远离网络。我认为这一主题的价值取向是有些偏颇的,原因有:(1)网络不是毒品,不需要远离。(2)现代社会生活离不开网络,学生获得知识和资讯的载体不只是课本、电视、报纸、杂志,更多的是靠网络。网络的存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3)学生上大学和走向社会后,其生活和工作将不可能与网络脱离。(4)现代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创新、传播等也离不开网络。(5)网络是一个工具,就该有工具的作用。提倡远离网络,并无益于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我记得,本人读高中时,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风行中国高校,各种黄色资讯充斥于录像厅及各种小报和杂志中,可以说1989年的学潮就是各种矛盾爆发的集中体现。中国的改革开放并未因此而停止,年轻一代从中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和选择的努力。所以,我们要认可学生接触网络的行为。当然,这并不表明我没有认识到网络之于学生所起的负面作用。我们的教育点应在于疏而不是堵。用简单的规定去抑制学生多样性的需求与发展,无疑起不到任何教育作用。
3.年级学生干部的管理问题。这里有二层含义,其一、学校、年级对学生干部的管理;其二、年级学生干部参与学校的管理。我校年级学生干部管理一块,几乎是空白。学生干部培训不足,结构单一,功能缺失。学校学期工作安排中只有一次由团委组织每班团支部书记与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其主要内容即是周一升旗仪式上检查人数及团徽、校卡佩戴情况、校服穿着情况。学生干部有形无实,学校没有其发挥功能的地方。2006~2007学年度学生会干部名单(讨论人选)于11月8日出炉。可见,学校对学生干部的管理和学生干部参与学校的管理就仅限于此。可以说,没有学生干部的广泛参与管理的学校,很难达到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也很难解放班主任。学生管理中的所有问题,不是班主任工作层面所能解决的问题,若硬要说是班主任的职责,则过分夸大了班主任的作用。我们的班主任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忙于自身无法全面解决而力求解决的问题。这就是班主任的真实感受:勤-累-苦,而不是轻-松-乐。因此,我建议,在“创建书香校园”总课题下设立子课题“如何创建合适机制,促进学生自我管理,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与素质”,这样,以课题形式来研究如何解决学生管理及解放班主任。
4.学习问题。“学习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手段,更是中小学生最基本的任务”,“学习能力正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能力越强,获得持续成功的可能性越大”。早在几年前,大连市政府提出要成为“学习型城市”,认识到“学习和掌握知识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和生活的第一需要”。我国有教育专家提出了“学习型学校”的概念,它强调了“终生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团体学习”。因此,学习的内容不只是课本里的,学习的方式不只是在课堂上,真正的学习来源于生活。另外,学习不只是学生,还有教职工。可见,全校教职工和学生要更新学习观念,既要重视课堂学习,也要重视课外学习;既要向课本学习,更要向生活学习。从2007年中山大学自主招生300名学生的申请资格可以看出,我们全校师生的学习观念非改不可,这是一种趋势,一种潮流。否则,我们的学生将无缘参与高校的自主招生。中山大学2007年自主资格主要从“学能”(即具有优异的学习能力和培养潜质,高中阶段综合成绩名列前茅),“专长”(即具有某一学科特长,对某一方向兴趣浓厚或具有其它特殊才能,在相关领域获得奖励或作出突出成绩),“品格”(即具有高度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参与社会活动、公益事业中表现突出)等三方面进行选拔。(摘自《南方日报》2006年11月4日03版)。以上三项中的“专长”与“品格”不是课堂上所能获得和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体念而培养出来的。可以说,我校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几乎是空白。当然,强调社会实践,不是要无限制的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而是要合理安排日程表。从我校日程安排表看,高一、二年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内宿生)530分钟,近9小时,若加上午休及课外活动时间的学习时间,将超过10小时,“其耗能量达到1459.5千卡,个别学生学习时间到达12小时左右,耗能量高达1591.5千卡,达到了煤矿工人工作日的耗能量,远远超过了高中学生所能承受的生理限度。”(摘自《中学数学研究》2006年第5期第5页文章《从教学效率看我国数学教育的问题》,作者: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王光明)。如此长时间的学习,是因为学业负担重,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样使学生疲于奔命,难于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从而失去兴趣。所以,我认为,要重新研究我校的日程安排,适当控制训练量及训练时间。
5.学校资源开发问题。学校的竞争,不仅是师资力量的竞争,也不只是校园建设与基础设施的竞争,还是生源的竞争,更是学生潜力、学生资源开发的竞争和教师智力资源发挥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