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这次地铁恐怖袭击,西方国家利用车臣民族矛盾攻击俄罗斯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
俄罗斯地铁遭到连环自杀炸弹袭击之后,全球媒体高度关注,这也是舆论从金融海啸、经济复苏以及全球变暖的少数议题聚焦,再次转到对全球各类挑战的全面聚焦,其中包括如何对付恐怖主义。
纵观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到,这次莫斯科自杀炸弹袭击,大致涉及这几方面的题目:第一当然是车臣题目,第二是袭击对俄海内政治人物关系的影响,第三是如何对付层出不穷的大都会地铁等公共交通系统的恐怖攻击挑战。
可以看到,经历了这次地铁恐怖袭击,西方国家利用车臣民族矛盾攻击俄罗斯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换句话说,西方国家已经不会站在同情车臣叛乱者的态度,向克里姆林宫施压。
炸弹袭击后,西方国家领袖第一时间出头具名谴责,而西方的敌人“基地”组织也毫无疑问成为莫斯科的敌人,这与十年多前普京铁腕弹压车臣分离主义势力时的情况已大相径庭。从这个意义上说,刚刚与美国续约削减核武的俄罗斯,可能在国际反恐合作上,更加成为西方国家的“一家人”,这对全球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对中美俄三方关系的互动,都会带来既微妙又重大的影响,这或许是这次莫斯科地铁自杀炸弹袭击带来的“正面效应”吧。
其次当然是舆论津津乐道的事件给梅德韦杰夫和普京的权力之路造成的冲击。事实上,这次袭击的泛起,反而有助于给外界所以为的“梅普权争”“打上一个住手符”。换句话说,这次事件的泛起,有助于普京挣脱俄内部对他的不满。
而这次袭击对全球震惊更大的是大都会的地铁安全题目。莫斯科地铁载客量仅次于东京地铁,但由于其常常遭遇爆炸袭击,因此题目很大。这次事件,各国元首都第一时间发表谴责声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系统恰是恐怖袭击最轻易发动的地方,也是最轻易触动普罗大众神经的软肋。因此,我们以为,全球各国应该真正联起手来,共同商讨如何加强防范以及遏制悲剧发生的有效方法。
事实上,“基地”组织也在强化它的“全球化过程”,它支持各地的叛乱组织、分离主义势力,把战役和恐惊带到各地。对此,各国不应该再把恐怖袭击当成是一国之事,更不能把它当成是“他国倒霉,我间接得利”的事情,而是要国际共同操持,共同合作对付。
当然,恐怖主义组织力图把民族题目与恐怖袭击搞在一起,而国际社会在对付恐怖主义的时候,也要正视解决全球各地的民族题目,不要让民族矛盾成为酝酿国际恐怖主义的温床。
此文章由万和太阳能配件提供,转载请注明 http://www.whtynpj.com/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