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为什么不能成为下一个宝马


        微车+大集团,是中国车企的必由之路吗?

      4月26日,我去杭州参加了广汽集团和吉奥汽车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分别以货币和资产出资,组成股比51:49的合资公司。签约仪式恰如一场婚礼,一对新人情投意合,在讲话中不时传达着对对方的肯定和称赞,广东、浙江两省和广州、杭州、萧山、台州、东营五市的众多政府领导以及发改委和工信部的要员,则像双方的家长一样表达出对新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之所以在繁忙的车展期间跑到杭州去参加一场“婚礼”,除了报社有报道任务,也因为这是两家我比较熟悉、也十分敬佩的企业。广汽集团与吉奥汽车,一个是产品少而精、利润率长期据行业前列的国有集团,一个是立志在小众市场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的民营企业,都有着鲜明的特点。然而,此次两家企业展开“战略合作”,却使两家企业完全丧失了各自原来的特点。
      先看看吉奥汽车的转型。2005年1月,我和另外一家报社的同行曾经到台州采访当时年仅32岁的吉奥汽车创建者缪雪中。当时,这家刚刚成立一年多的企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销商在崭新的生产线旁等待提车、车间外墙上狮子羚羊赛跑的巨幅励志图画、脸上洋溢着创业理想的年轻团队、公司高管在商务大会上齐唱吉奥之歌,这些场景都让人们相信,中国皮卡业出现了一家新的强势竞争者。当时,吉奥的目标是三年后成为中国皮卡行业第一。
      几年过去,我国皮卡市场并未如当年人们预期的那样以超过汽车市场平均增幅的速度成长。去年,吉奥汽车新上了微车项目,可谓根据市场变化进行的较大转型。如今被国有大企业集团控股,虽然是更加远离缪雪中当年创业梦想的转变,但也是顺应市场变化的开明之举。目前,广汽与吉奥的合作方式对吉奥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广汽除了出钱,还可以在管理、人才、技术等多方面为吉奥提供帮助。因此,即使冒着未来品牌地位不保的风险,吉奥也值得傍上广汽这个大款。
      广汽的战略转变也有其看似充分的理由。张房有曾经说过,去年广汽几乎没有享受到国家汽车补贴政策。他的这句话并没有引起太多人注意。也许当人们还在称道广汽以中高端产品为主、盈利能力超强的发展模式时,广汽已经为进入低端市场谋划好了方案。
      其实,微车+大集团的模式并不新鲜。一汽吉林佳宝、东风小康、上汽通用五菱,这些利润微薄的微车都为集团销量作出了重要贡献。无疑,广吉合作之后,吉奥可以迅速提升产量,巩固广汽在“四大四小”中的地位;无疑,利用吉奥品牌可以提高广汽集团内自主品牌的比例,以保证未来新的产业政策或规划可能对大集团提出的要求。但是,这样的规模大、产品全的企业还是原来的广汽吗?曾庆洪曾在很多场合表示,未来中国应形成主要布局分别位于东、西、南、北、中的五大汽车企业集团,华南的霸主当然是广汽。我相信,中国很快就能出现几家年销量过200万辆的企业。我也相信,未来某一天,中国汽车市场会孕育出中国的“大众”、中国的“通用”、“丰田”和“福特”。但是,中国会有自己的“宝马”吗?我很怀疑。
      当然,对广汽来说,今天的技术水平还远远谈不上未来能不能做宝马这样小而强的企业;中国也有其自己的发展特色,汽车企业也许会走出与跨国公司完全不同的模式。但是,如果所有的大集团都成了一种发展模式,如果仅仅为了国家要求而做大,那将是那个小而强的广汽的悲哀,也是政策的悲哀。 

 

     本文为搜狐汽车独家撰写,版权归搜狐汽车。未将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