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2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联合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发布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行业景气指数”。
1、 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行业景气综合指数为105.8
2010年第一季度,汽车行业景气指数为105.8(2001年=100),比上季度的102.0上升3.8点。回眸2009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其中汽车行业更是产销两旺并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2010年,在国家扶持政策持续、外部环境日益趋好的积极因素影响下,汽车行业景气指数一路上行,走出一条有力的反弹轨迹。
2、中国汽车行业预警指数为133.3
汽车行业预警指数是用以反映汽车行业运行所处冷热程度的重要指数。2010年一季度汽车行业预警指数为133.3,与上季度相比上升16.6点,连续四个季度明显向好,逐步接近“黄灯区”与“红灯区”边界,呈“偏热”状态。这表明,汽车行业已基本夯实了回暖基础,行业运行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回暖增幅过大,出现过热势头。
分指标看,汽车行业先行指标大幅回落,同步指标结束上涨趋势,开始出现回落迹象,滞后指标仍保持上升态势,因此,未来汽车行业景气指数回落的几率很大。
3、中国汽车行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5.6
企业家信心指数反映了汽车生产企业对现有市场表现的满意状况和对未来市场的预期。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行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5.6,与上季度相比下降了11.4,表明企业家对汽车市场信心与四季度相比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但信心指数仍高于100,企业家对一季度状况基本满意,对二季度汽车市场总体运行状况仍持乐观态度。
4、中国汽车行业经销商经理人指数为97.9
汽车经销商经理人指数反映了汽车经销企业对现有市场表现的满意情况和对未来市场的预期。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行业经销商经理人指数为97.9,指数创建以来首次出现低于100的现象,经销商对未来汽车市场态度略显悲观。与上季度比,经销商经理人指数下降了19.5,经销商对第二季度汽车市场信心明显降低。
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行业景气特点
综上所述,2010年第一季度景气监测结果显示以下特点:一是2010年一季度汽车行业景气指数继续上升,达到历史最高点。二是汽车行业景气指数进一步走高。产量、销售、利润和税金等指标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出口和从业人员数等指标明显好转。三是汽车产量、利润等指标进入红色灯区,但应收账款(逆转)处于蓝色灯区,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增大。四是企业家对市场比较乐观,但经销商经理人指数下降明显。
需要关注的是,虽然我们对汽车行业2010年的整体走势持乐观判断,但是与此同时,汽车行业成本上涨的压力逐渐增大,应收账款和亏损情况略有恶化。对未来汽车行业经营面临的风险,汽车企业和政府应给以足够重视。
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汽车行业景气预期分析
总体而言,从一季度汽车行业景气监测结果来看,行业景气指数进一步走高,我国汽车工业已经逐渐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实现恢复性增长。汽车行业预警指数逐步接近“黄灯区”与“红灯区”边界,出现过热迹象。
2010年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但由于经销商库存压力大以及厂商受到成本上涨和应收账款增加的影响,未来企业经营压力不容乐观。
企业家和经销商经理人的调查结果显示,二者对市场的态度有着明显的差异,企业家对未来市场仍持乐观态度,而经销商则对未来市场表现出悲观的情绪。
企业家信心指数调查显示:目前从厂家统计的产量和销量(批发量)状况来看,市场呈现产销两旺的局面,对未来市场,厂家普遍仍持乐观态度;另外,企业家对未来原材料及能源价格有上涨的预期,有60.0%的企业家表示2010年第一季度本企业的原材料及能源采购价格与09年四季度相比有所增加,另有20.0%表示一季度原材料采购价格稳定,与上季度价格“持平”。在对第二季度原材料价格的判断中,80.0%的企业家认为价格将进一步上涨,除此之外的1/5的企业家认为二季度原材料价格将继续保持稳定。
经销商经理人信心指数调查显示:与2009年四季度相比,一季度经销商成交率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被访经销商中表示2010年一季度成交率比2009年第四季度有所下降的比例超过7成,达到71.5%。第二季度整体情况好于第一季度,其中认为二季度成交率将比一季度有所增加的比例为41.8%,认为将继续减少的比例则降低到28.7%,另有29.5%的经销商认为成交率将与本季度“持平”。
从库存方面来看,一方面厂家继续填补库存,一方面店面成交率开始减少,导致经销商库存压力有所抬头。与09年经销商普遍认为库存不足的情况相比,2010年第一季度已经有近4成的经销商表示目前库存偏多,其中有20.3%的经销商表示“库存过多”。从经销商对二季度库存状况判断来看,超过半数经销商认为库存与一季度相比仍将有所增加。其中认为将“大幅增加”的为14.7%,“略有增加”的占到35.9%。从一季度市场情况来看,库存的增大已经导致部分车型在经销商处出现价格松动。随着厂家产品供应的进一步加大,经销商恐将再次面临压库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