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严查险资违规投资不动产
在国家调控楼市当口,保监会关紧了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的闸门。
保监会有关负责人20日说,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相关办法正在制定研讨中,将择机发布。但在办法出台前,未经保监会批准,保险公司不得开展相关投资业务。
这位负责人表示:“保监会重申吴定富主席强调的‘三不’原则,即不允许投资住宅类物业也就是居民住房、不允许直接投资商业房地产、不允许参与房地产开发”。
据悉,下一步,保监会将开展相关的重点检查,对发现的违规问题将依法追究相关公司和责任人的责任。
“需要强调的是,保监会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全力维护宏观经济健康发展。具体到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这个问题上,我们始终坚持审慎监管和稳步推进的原则,务求规范透明,确保资产安全。”这位负责人说。
今年复杂的金融市场形势,使保险资产面临错配风险和收益压力。对此,保监会表示将重点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监管:一是加强保险机构的资产管理能力建设,制定境外投资、股权投资、不动产投资、第三方资产管理等能力标准,实施分类管理;二是简化投资比例体系,实行大类资产配置,强化保险机构风险控制责任;三是深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支持组建专业资产管理机构,提高保险机构资产运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四是严格条件,控制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业务规模。
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还提醒,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增强,可能会出现境外热钱通过“地下保单”进入国内套利的情况。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但保监会仍然从细微之处清醒认识到目前行业面临部分结构调整指标反弹压力。吴定富指出,当前保险业结构调整基础仍不牢固。一是产品过于集中。今年以来,分红保险快速发展,普通寿险产品占比下降较大,意外险业务发展相对缓慢。二是期交业务出现短期化趋势。一季度的期交业务中,10年期及以上业务占比下降16.4个百分点。三是渠道不平衡。银保业务占比上升,个人代理业务、公司直销业务增长相对缓慢。四是业务质量不高。一些新公司之间产品同质、结构趋同的问题较为突出,个别公司推出的新产品,只是简单地将产品期限、保险范围加以微调,实质改进不大。
吴定富指出,保险业防范风险仍不容忽视。要防范资产管理的风险。今年保险资产管理面临复杂的金融市场形势,保险资产面临错配风险和收益压力。要防范案件风险。保险业一些违法违规案件的发生,暴露出公司管理和内控建设薄弱,法人机构没有切实履行依法合规经营的管理职责,对分支机构和人员缺乏有效管理。要防范偿付能力不达标的风险。资本市场的跌宕起伏变化,外资保险公司的外资股东财务状况受所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个别新成立的公司业务发展规模与资本补充节奏不匹配,都会对偿付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
2007年资本市场的高涨,使得部分保险公司出现了强烈的通过投资赚钱的冲动,盲目追求规模快速增长,大量发展短期投资型保险业务,特别是银行渠道业务迅猛增长,到2008年上半年,这种冲动发展达到高峰,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4%,创下10年增速新高,寿险业务结构严重失衡。为此,保监会打响了为期1年多的结构调整保卫战。由此看来,一场结构调整硕果保卫战将再度打响。
●银监会:严限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
银监会20日召开2010年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报(电视电话)会议,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会上要求,各大中型银行还要按季度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工作。刘明康还于日前要求银行业做好世博金融服务。
严控房地产贷款风险
刘明康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贯彻国家调控政策,加强土地储备贷款管理,严控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精神,实行动态、差别化管理的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
业内人士指出,近日出台的房地产新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房价产生影响。而如果房价出现大幅下跌,可能会对部分房贷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将有利于预防并发现可能出现风险的住房按揭贷款,可早日采取措施进行保全。
此外,银监会要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要按照“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要求扎扎实实做好风险管控工作;三季末前必须做到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年内基本完成对坏账的核销,做到账销、案存、权在,并持续关注时效,在有效期内保全和回收。
刘明康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有效控制好全年信贷增量,把握信贷投放节奏,优化信贷结构。他强调,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企稳回升趋势进一步显现,但宏观经济运行仍面临严峻挑战。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应对存量风险,有效管控面临的新的潜在风险。为此,他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继续转换发展模式,继续做好资本补充计划和落实工作。
做好世博金融服务
在世博金融服务工作方面,刘明康则在日前举行的“全国银行业世博金融服务座谈会”上强调,目前世博会准备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为进一步做好银行业世博金融服务工作,要突出做好“四抓、四防”。
据悉,“四抓”为抓关键、抓细节、抓应急、抓演练,“四防”则为防风险、防伪卡、防欺诈、防漏洞。刘明康表示要建立上下通畅的问题处理机制,随时解决市场反馈的新问题。要加强银行卡、银证、银期等重要信息系统的跨部门应急协调。要充分估算世博期间可能出现的业务量波动,进一步细化世博金融服务措施,防止出现服务空白点和安全管理方面的漏洞。
●深交所修订备忘录防创业板公司"突击花钱"
“募集资金到账6个月”的时限临近,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的超募资金使用计划多数未完整出炉。据悉,监管部门已于4月2日发文对超募资金使用计划的披露程序作出微调,若公司确实无法如期完成使用计划,应在期满前披露后续考虑或安排。业内人士认为,此举使创业板公司有更充裕的时间对超募资金“精打细算”,有效防止“突击花钱”。
●证监会现场检查"铆牢"新上市、重组、股价异动
中国证监会近日对2001年发布的《上市公司检查办法》进行全面修订,并更名为《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办法》。新办法延伸了现场检查的范围,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直接相关的控股股东、并购重组当事人等被纳入。据悉,近期证监会现场检查工作的重点将集中在新上市公司和重组公司,特别是对股价异动要“必查”,对“老公司”将更多强调专项检查。
据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2001年发布的《上市公司检查办法》规定的检查范围主要限于对辖区内上市公司进行检查。结合证监会的监管实践,本次修订对现场检查范围作了一定延伸,不仅包括上市公司及其所属企业和机构,还规定,如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涉及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并购重组当事人、证券服务机构等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可以一并在检查事项范围内进行检查。
●央行公布首季贷款投向 房贷同比增逾四成
央行20日发布的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报告显示,货币信贷增长正逐步向常态回归,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其中,“三农”、小企业、西部地区的一般性贷款增加较快,有效地满足了实体经济的需要。
房地产贷款新增8457亿元
一季度,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城市信用社房地产人民币贷款新增8457亿元,季末余额同比增长44.3%。统计显示,房地产类贷款新增占比约为一季度各项贷款新增额的34.4%。比去年上年高12.6个百分点。据了解,3月份,房地产贷款增长较1、2月份有所放缓,但仍明显高于同期各类贷款增长速度。
数据显示,一季度,个人购房贷款新增5227亿元,季末余额同比增长53.4%,比上年末上升10.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3207亿元,季末余额同比增长31.1%,比上年末上升0.5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预期,在新的房贷政策开始执行之后,预计二季度房贷增长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
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回落明显
随着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贷款的从严管控,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基础设施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回落较快。主要金融机构基础设施主要行业本外币中长期贷款新增710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9.7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6.5%,比上年末下降28.7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3.0%,比上年末下降7.1个百分点;水电气的生产和供应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7%,比上年末下降3.2个百分点。
实体经济获得较好信贷支持
尽管一季度新增贷款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扣除票据融资后,一般性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同比多增1289亿元,能够有效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新增5725亿元,同比多增3698亿元,余额同比增长57%,信贷投放在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小企业贷款增速继续高于大型企业。一季度末小型企业贷款余额6.3万亿元,同比增长23.9%,较中型企业高1.6个百分点,比大型企业高6.5个百分点,结构上继续改善。
此外,西部地区贷款增速高于中、东部地区。一季度,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新增各项贷款17876、4684和5350亿元,季末东、中、西部各项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3.8%、23.0%和29.6%,西部贷款增速分别比中、东部高6.6和5.8个百分点。
2010年4月21日早盘相关信息汇总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