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文化可能就会被忽视。现在中国可能就是如此,至少在汽车行业方面是这样。人们都在谈汽车销量增长、购车优惠和加价、新车型频繁推出、交通拥堵和限行的今天,还有谁在关心汽车文化!汽车文化在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和最大汽车生产国严重缺失,确实有点不应该。
首先是官方组织的汽车比赛和活动的影响力较小。曾对十几位从事汽车行业的朋友进行小调查,请他们说出自己所知道的2010年全国性汽车比赛或其他全国性汽车活动,结果除了上海F1外,其他汽车比赛或活动很少有人能说出。查看中国汽车联合会的2010年赛历,全国性汽车比赛也有将近20个,但其影响力主要限于赛车圈内,在社会大众中的影响力甚微,说狠点更像是自娱自乐。
其次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有影响力的汽车活动基本没有。可能是受限于体制,也可能是人们还不够富裕,总之可以让汽车爱好者们参与的民间汽车活动几乎为空白。由汽车厂商组织的汽车活动也极少,而且往往还限定于媒体、潜在客户等特定人群。
其三是汽车俱乐部的发展速度极其缓慢,甚至还不如五六年前的光景。那时,在北京的汽车爱好者还能叫出几个比较活跃的汽车俱乐部的名字,报刊上也总有他们的活动消息。而现在,要说出一个著名汽车俱乐部的名字来,还真不容易。原来的汽车俱乐部要么解散,要么转行做其他生意去了,昔日的辉煌已不存在。
其四是汽车厂商很少投产个性或小众车型,基本都以“大路货”为主,车型同质化非常严重,除了经济型代步工具就是豪华商务座驾,跑车、轿跑车、越野车等个性独特的车型市场上极为少见。只图销量,不管品位和特色,对追求个性的消费者无暇顾及。
其五是汽车改装业停滞不前。虽然现在国家对改装车的政策已基本放开,但并没有原来想像的那样出现重大变化,马路上仍然鲜见改装车,改装店前仍是门可罗雀。中国的汽车改装业仍处于冰冷期,无人引导,无人炒作,无人组织活动和比赛,只有极少数人在那自己瞎琢磨,即使改装成功,也无人喝彩鼓掌。
中国的汽车爱好者没有自己的节日和固定活动,没人关心,没人组织,更没人关注他们,只有京沪两大车展才会让车迷们高兴几天,但能到现场参观的毕竟还是少数。我们连个像样的汽车博物馆都没有,汽车爱好者们要想参观汽车制造工厂、实地学习汽车知识、熟悉汽车机械构造,都无处可去,只能阅读杂志和书籍,纸上谈兵。
曾去国外参观汽车厂,几乎每个主流汽车厂商都有自己的博物馆或技术展示场所,少年儿童成群结队在里参观游乐。可以说,人家的品牌宣传都是从娃娃抓起,既培养了未来的客户,又丰富了人们的汽车知识,提高了人们的汽车文化素质,进而掌握更多的安全行车技能,了解各种品牌和车型的技术特点等。这,看起来像是有远见的促销手段,其实更是一种汽车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