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琐记(“童尿蛋”等)


 

                                      童尿蛋

    前些时候,在东阳日报社呆了一个月,遇到了一些事情,蛮有趣的。

    一天晚上,在照排间看版面时,排版的小美女叶琰焱把一个剥好的煮鸡蛋递到我手里。鸡蛋呈浅暗黄色,以为是茶叶蛋,咬了一口,味道不太一样,但说不出是什么味道。旁边的人说,这是童尿蛋,用小男孩的尿煮的。怪不得有股尿臊味!好在不太浓烈,毕竟是小孩子的尿。看我吃不下去,大家就说这个蛋是补的,因为小男孩的尿是补的;有人还说这是上了《本草纲目》的。

    春天吃童尿蛋,东阳一直有这个习惯,家家户户都吃,所以,这一天要弄到童尿还不容易呢,要三年级以下的小男孩的尿才能用。大家都这么说,不好意思把咬了一口的蛋扔掉,就硬着头皮吃了下去。

    后来看到,叶琰焱的桌上还放着几个鸡蛋,只见她一会儿剥一个吃,一会儿又剥一个吃。

    第二天,办公室主任王健叫我们几个到他家去做客,说他们家煮了童尿蛋。我一听,连连摇手说“不去!不去!”他说他家煮了200个鸡蛋,亲戚朋友都要送些过去的。我说200个蛋要多少童尿啊,他说要好几桶。

我以为这尿是到街上接来的,或者说是截来的——见一个小男孩就拦住他,用零食或玩具哄他撒尿。王主任说,这要截多少孩子才够啊。他说,这一天,幼儿园老师会让小男孩都把尿撒在专用的塑料桶里,除了老师们可以以权谋尿,另外就只有事先打了招呼的“关系户”才有份。

    好多天以后,有一天夜班上得有点晚了,朱榕桂副总编递给我一个真空包装的卤蛋,我没有接,问他:是不是童尿蛋?大家“哄”地笑了,大概我的样子显得很警惕。

 

                                “门槛坐坐,脚髁捋捋”

    一个地方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这里的风土人情。看到一张《东阳日报》上辑录了当地的谚语。其中有一条谚语形容一种人,说:“屋里看看第一,走在路里第七,到了城里顶歇”,特别幽默;还有一条是 “门槛坐坐,脚髁捋捋” ,形容一个人平时不肯吃苦劳动,人家在吃好吃的,他只能在一旁无奈地看看——显然,这种解释,跟谚语原文比起来,太煞风景了。这样的谚语读几遍都读不厌,读一次,忍不住要笑一次。

    记得是专刊部主任陈林旭吧,看我那么喜欢这些谚语,马上去找来了更早一点的几张《东阳日报》,上面有当地民谚、农谚的辑录连载。本想回杭州时将这几份报纸带回来,可惜没有收好,被宾馆服务员打扫走了。

 

                                   “有天有地”

 

     买房置产,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东阳人同样热中买房,建房,但是,跟杭州人不一样的是,东阳人讲究“有天有地”,就是说,最好的房子,是既有一楼,又有顶楼的房子;不一定是别墅,“有天有地”就是好房子。这里用地管理好像不那么严格,市区里也可以自己建房,能自己建房的,大多造三至四层的房子,有天有地。

 

                                   “回乡货”

     在东阳,还学了一个词。东阳千名老人游台湾,单昌渝随团采访。回来时,他照例带了一些台湾的零食给大家尝,牛肉干,糕点、糖果什么的——这些从外地带回来的东西,有一个概称:“回乡货”。杭州好像没有这样一个专用名词。别的地方可能还有别的叫法。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