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想买房是我不得不买 文/兰洪海
一哥们发了个围脖:2010年,一美国人到中国旅游,他用10万美元兑换到68万人民币。在中国吃喝玩乐了一年,花了18万人民币。2011年,他要回去了,到银行去,因为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到1:5了,这位美国人用剩下的50万人民币换到了10万美元。看完心里颇多感慨!
一个投资房产的朋友对我说,他们“投”房产真的不完全是为了赚差价。这年头投什么会比较安心呢?该买的都买了,剩下来的钱不可能都投入生产,也不可能都存入银行。如果投入生产会有市场风险,如果存入银行,那就是等待变相的贬值。想来想去,只有两条路可以考虑,一个是买金条,不过“纸黄金”信不过,放在银行还要代管费;另外只有“房、地产”了,过去多年的事实告诉他,房产和地产是比较保值的,任你怎么骂,房、地产什么时候又跌过价了呢?
有人说1994年的海南、珠三角城市的昨天就是一线城市的明天,也有人说日本“房地产泡沫的昨天”就是中国楼市的明天。明天是一定会来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明天,谁也说不清楚,也没有几个人说清楚了。买房的人终究还在买,没买的人还在想着买。
如果明天房价跌了,房子不能抗跌了,那么还有什么能抗跌呢?一捆捆的纸币吗?从经济的基本常识上讲,没有什么东西的需求会永远是正向的,有高潮自然有低谷。可就现阶段的市场环境也好,还有什么能够持续到让人“恐怖”,股票吗?股票跌有人怕吗?怕了,就不投了吗?何况房产还没有让多少人真正体会过“处女跌”。如果房价真跌了,这种感受岂不跟围脖故事讲得一样。
资产泡沫是跟经济密切关联的,“在如来佛的手掌心,能够撒泡尿,写上到此一游”也是好的。实际上并不是我想再买居住之外的另一套房子,实在是没有更好的选择!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