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会上,河南省人大代表、郑州日产总经理郭振甫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建立“汽车下乡”长效机制的建议》,他提出,真正实现持续扩大内需、城乡一体化、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建立“汽车下乡”长效机制。
去年,伴随着一系列汽车消费优惠政策的出台,我国以1360万辆的产销量攀升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其中,“汽车下乡“的优惠补贴使微型客车的销量增长了80%以上、微型货车菏轻型卡车的销量增长了40%以上,这几类下乡的汽车对整个汽车市场的贡献率达到34%,充分显示了农村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汽车市场已处在大发展的黄金时期,这种旺销的势头还会继续持续,所以,将建立“汽车下乡”长效机制作为持续扩大内需的最主要举措是势在必行。
当然,郭振甫不仅仅是从促进汽车产销这一点看到了汽车下乡的意义,他还品到了汽车为城乡一体化、农民现代观念及生活方式带来的深刻变化。我国已经开始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伟大历程,目标是逐渐实现城乡一体化、方法是建设新农村和推行城镇化,但郭振甫看到,城镇化不能单单看作是将农民迁到城里,而应使其思想观念现代化,汽车恰恰是最重要的载体,汽车不但会使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改变,而且会使分工合作、追求效率、崇尚自由等现代人的观念深入人心,未来农村的主体将会以80后为主体,他们是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他们将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最热情支持者和实现者。而汽车会给他们的思维、眼界、生活方式、甚至婚姻带来深刻的变化,载着他们走向光辉的未来。因此,不应将汽车下乡当作权宜之计,而应将其作为“三农政策”的一部分长久的贯彻实行。
去年,当微车企业产销量大幅攀升后,也刮起了一阵大上微车风,似乎农村只需要那些价格低廉,但排放、安全欠佳的车。郭振甫认为,这不利于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市场并不是一刀切的政策可以涵盖的,农村市场和农民的汽车消费也是多层次的,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民的汽车消费水平甚至可比肩大城市,农村的汽车消费者同样希望开上动力强劲、省油低排、安全的汽车,这样可以通过提高汽车下乡最高限额补贴标准、为农民提供小额贷款、简化汽车信贷手续、降低汽车信贷利率等手段为农民买到好车降低购车成本,也有利于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为实现城乡一体化,还应解除皮卡城市限行的政策,发达国家走过的路证明,能拉人载货的皮卡是农村最受欢迎的汽车产品之一。
从郭振甫代表的观点可以得出这样的逻辑关系,即未来扩大汽车内需的主战场在农村,同时农村汽车市场也关系到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升级,或者说,由大做强,而促进农村汽车消费的关键是建立汽车下乡长效机制
建立“汽车下乡”长效机制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