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情面前的民生大考 |
时间:2010年03月22日 08时46分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徐元锋 |
前段时间云南昆明的农贸市场上,猪肉价格与春节前持平甚至略有下降,有些时鲜蔬菜的价格却翻倍涨。同样是旱灾的影响,为何价格有升有降?
商贩们的回答道出了原委:来自本地的蔬菜,由于干旱减产和灌溉成本增加,价格上扬。而难以承受大量饲养用水和预期粮食等饲料价格要上涨,一些养殖户不得不忍痛提前杀猪,甚至把仔猪也杀了。短时间内猪肉集中上市,反而“稳”住了肉价。
云南省对症下药,及时果断采取抛售部分储备粮、集中投放蔬菜入市、加强猪肉储备和畅通物流等措施,多管齐下稳物价。
旱情当前,给各级党委、政府提出了新的民生大考。除了河道断流、农作物绝收和人畜饮水困难等明显“外伤”,旱灾还引发一些不容易被关注的“内伤”,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到胸中有数,有效应对。
旱灾对民生会产生“挤压效应”。例如在饮水困难的山区、半山区,个别地区要到二三十里山路外的地方取水,一桶水的价格有的涨到上百元。对这些地方的家庭来说,抗灾能力也有强有弱,特别是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后,留守的老人孩子难以承受旱灾之艰难。如今,有些地方正组织旱区群众外出打工减少损失,对留守人员的生活要提前保障。再者,旱灾导致农产品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品价格上涨,这将为城市困难群体的生活带来新的问题,解决旱区农民饮水困难的同时,也不能让城市困难群众吃不起菜。
旱灾的危害是综合性的。有谁会想到,旱情会让昆明机场的跑道开裂,影响旅客出行?如今灾区的干部群众正在千方百计寻找水源,但这些水源是否安全?有报道说,昆明市石林县普豆村部分村民因喝了“龙潭”的水,出现了拉肚子和身体不适现象,幸好当地卫生部门及时发现解决。旱灾导致水力发电下降,云南一直输送广东的电力,现在不得不反过来输送。部分地区出现电煤紧张甚至拉闸限电现象——抗旱救灾急需能源供应,煤、电、油、运向来相对紧张的西南地区,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旱灾的危害还有其延续性。干部群众寄希望于5月中旬后的雨季,但还是要做好坏的打算。况且,不少有农业经验的人也反复提醒,大旱之后需防大涝。总之,未雨绸缪、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也该提上日程。
目前,旱情仍在发展,危害也不断加深。防汛抗旱,宁可把情况想得更严重、复杂些,工作再仔细、扎实些。“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不只是农业、水利、林业、气象和民政部门的事,也不只是农村的事,大家都是“有关部门”,全社会都来凝聚力量。唯有如此,这次大旱的伤害才能“内外兼顾”,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