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杭磁悬浮:一部充满着利益纠葛的悬疑大片?


 
 
昨日,在一次上海市政府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表示,沪杭磁浮项目2006年项目建议书就已获批,目前项目正在深化研究之中,有关方面将进一步组织专家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东方早报》2010-3-23)虽说发言人又表示“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目前也不存在所谓沪杭磁浮开工时间表”,然在我看来,其还是将那部充斥了利益纠葛的悬疑大片的最后悬念做了一回精妙的延续。
 
想来,我将沪杭磁悬浮项目比作一部悬疑大片,是不无道理的。
这部大片,早在20063月,其宏伟策划便获得了国务院的首肯。期间经历了多次悬疑:先是因为项目沿线的居民担心受到磁浮的辐射而举行了举国闻名的散步活动,后又遭遇了同为沪杭沿线高铁项目的动工兴建——于是乎,所谓的“专家论证”便成了这部大片最大的伏笔铺设和悬念预置的常用手段。以至于这样一部举世瞩目的悬疑大片的“拍摄”进展之“缓慢”,比之著名的慢片导言王家卫来,也潇洒得有过之无不及!
其实,依据其原来的沪杭磁悬浮的项目计划——2006年开工,2008年底建成,2009年试运行,2010年(也就是今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前,是要正式投入使用的。何以整整四个春夏秋冬过去了,这部大片已然处于一种“专家论证”的“前期”阶段呢?只要思忖一番这部大片背后所可能隐含着的各个部门的切身利益,便不难理解其无休止“论证”的悬念所在了。
具体而言,这部举世瞩目的悬疑大片,有如下的悬念期待着“有关部门”来解答——
首先,有“好事者”对将于今年年底便可通车的沪杭高铁与这部大片的“男一号”——沪杭磁浮项目,做了一回类似于奥斯卡评奖式的数据比较:目前动车组上海到杭州需时78分钟;今年年底通高铁,上海到杭州需时48分钟;如果磁悬浮建成,上海到杭州需时38分钟。也就是说,磁悬浮比高铁只节约了旅客10分钟。但是,建造这段磁悬浮却需花费数百亿元。就为了节省这10分钟时间,就值得再填进去几百亿元的人民币?中国难道钱多得真的没地方花了吗?!这样的故事情节,果真就是悬疑大片的戏剧性表现之所在吗?
其次,早在数年之前,上海投资120亿元之巨所建成的浦东机场到龙阳路段的31公里磁悬浮示范线,据信一直都处于每年数亿元的巨额亏损状态;而2007年“有关部门”试图建磁悬浮的延长线,因当时出现的散步壮举,一直以来,就处于无限期的“前期论证阶段”——如此的惊悚、拖沓与悬疑,果真是我们“观众”所能够去休止地承受的吗?
其三,就如同对于一部大片的宣传,后台的故弄玄虚必不可少一般,对于社会媒体及民众对于这部大片之究竟,看起来“有关部门”也是抱着一种将神秘进行到底的娱乐心态,相互间配合得是天衣无缝。如若不信,请看下面的一段生动描述便可略知其中的奥妙——
(重庆晚报)记者前天下午致电铁道部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解释,总规划师郑健13日接受采访时说的“上海至杭州磁悬浮项目立项已获批复”并不是指项目最近获批,实际上该项目是在2007年与高铁项目几乎同时获批的;郑健所说“正在做深化研究”也不是说就要开工建设磁悬浮。对于网友提出的沪杭已经建了高铁究竟还应不应该建磁悬浮的疑问,该工作人员称,这个问题应问国家发改委、上海市及浙江省政府。
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工作人员不愿发表评论,让记者去问国家发改委。对浙江省政府公布的磁悬浮项目行动计划是否如期实施,浙江省发改委相关人士称“你看到的也是我知道的,此外没有任何进展”,便立即挂掉电话。而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和基础产业司的电话前天下午一直无人接听。
——也难怪,一部恢弘的悬疑大片,怎么就可以轻易地讲神秘的细节和盘托出呢?这里面,有主演的误导、有导演的蹊跷、更应该充斥了制片人之类“幕后团队”的“分工合作”啊——没有先期的“分工合作”,又何来日后的坐地分赃呢?反正花有着行政与市场的双垄断作保险,票房一定是大大地好啊!
 
那么,如此一部大片,其主创团队究竟何方神圣哉?
前几天的一则新闻里,我们获知了作为这部“大片”总规划师郑健的大名,其日前所“抖露”的“上海至杭州磁悬浮项目立项已获批复”的娱乐消息就如同其大名一般令人如雷贯耳;但是明眼人早已经看出来,郑总其实也就是这部大片幕后团队的一名前台大忽悠。在其身后,则是牢牢霸占着我们整个国家铁路运输(据说还有均需运输)命脉的名声赫赫的铁道部——自然还有肩负着我们国家最发达、最重要城市管理职责的上海市政府及充斥着发展空间的杭州市的政府部门。
当然,除了这些主创人员,类似于“沈阳机床”这样的项目承包者也断可以在这部大片里跑个把龙套(那龙套可是大了去了!)、分得一袭额外的票房余额的。想那个当年(2000),由上海申通集团、申能集团、上海国际集团、宝钢集团、上汽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上海浦东发展集团七家公司共同出资30亿元人民币而联手组成得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担当起负责磁浮列车示范线的建设和运作重任。虽说后来,因实际运营差强人意,净资产下降到34亿元、而负债总额则高达72亿元,但是那些个主创者拿的可断不是自个儿口袋里的碎银子,因而也就不曾听见过有过谁谁谁因为此等小事情而挂冠或者跳楼的了。
如此,便可以想见,那些大片的幕后推手们四年来能够如此痴心不改地坚持着他们将悬念进行到底的内心动力了吧!
 
有人将沪杭磁悬浮这部悬疑大片的制作过程比作是“政府代替市场占据投资主导权的行为”,并断言其“势必容易造成投资同市场脱节的现象,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如此看起来,沪杭磁悬浮这部充斥着各方经济利益与政绩点数的大片,毕竟算不得去年韩三爷主持的举世大典那般顺溜,可以轻易地便动用起其想用就用的行政权力与行业资源;而那位台前忽悠者郑总的那句“上海至杭州磁悬浮项目立项已获批复”,也不过是出于其幕后利益团队内心虚弱的投石问路之举而已。
 
   
                              蓝山   2010323